讀地圖與旅行書籍雜誌是從小的興趣。正常情況,出門已放棄背負能少一公斤便少一公斤,能少一公分便少一公分重甸甸的旅行導讀,它們最好留在家中書架。放低工作,全心全意走一趟南美洲,為免過份陌生,有空便不斷翻弄LonelyPlanet的南美導讀。不敢說他們的資料最齊全,自己亦是恆常出門的人,客觀去看,面對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小鎮,人人都是盲人摸象,知其一二而已,就是一本資料看似豐盛的導讀,資料來源不見得編輯全數明查暗訪,料,還是來自不同的提供,去到實地當發現此中有偏差。讀書,給你只是一個概念,重要是自我審察及決定的EQ。
相對說來,我喜歡LonelyPlanet的口號:"OnAShoestring",在旅程小支出是一種旅行態度,一切從豪華,下下招呼周到,只是一種換一個地方換一個時差過着一直習慣的生活模式,失卻出門走進新風景的旅行樂趣。而風景不全是山水;人面、語言、氣味、吃食口感、陌生帶來的緊張……全皆因素,叫旅行得着刺激。(永遠不明白,中國人的旅行團何故去到任何地方都要吃中國菜?大多更是水平極低,平時各位香港眼尾都不瞄一下的雜碎。)
LonelyPlanet,寂寞星球是個好名,我們人類唯一在宇宙中可生存的地球寂寞,還是一人上路的旅人自身是一枚寂寞星球?反正意義很到位,很貼切。獨自上路的人一般寂寞,不過都不害怕不逃避寂寞。
最後一站是秘魯的馬丘比丘與古城Cuzco,約好老友從紐約飛來共聚,反正那是Hea的段落,不怕有人打擾,多年沒見可能朋友事業有成,早成事事五星級會友,訂好的酒店全皆比五星更貴價以上。(誇張了,到目前為止,酒店最佳級別指數便是五星。)
簡單回他電郵:「在下這次旅程選LonelyPlanet,豪華一兩天可以奉陪,天天唔貴唔貴一啲都唔貴會叫我胃口消化不良!」老友從廿歲認識當然知我心意,即時作出修改。當然也有要求,走那麼長的一段路,就盡量想入住一些有點歷史背景,富一方水土獨特氣質,房間最好不超過三十間的旅館;最重要一點,給我清靜時段,不想與別人共用一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