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一片葉,商家炒成金。在當前普洱炒風熾熱,盛傳存放越久價值越高的觀念下,不法商人乘機利用各種手段將新茶變老茶提高售價。據業內專家稱,誇大年份、濕倉造霉味、加入化學藥品是市場上最常用的做舊手法。
據廣東《信息時報》引述雲南省茶葉協會常務副會長鄒家駒稱:「有個朋友興致勃勃地告訴我,他花數百元購得一顆30年存期的『金彈子』,請我去品嚐,我笑他上當了」。他透露,「『金彈子』要到1992年以後才有,又怎麼可能有30年存期的『金彈子』呢?」他還稱,茶葉中含有一定數量的果膠質,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微生物會逐步分解果膠質,存期30年以上的老茶,果膠質早就轉化揮發。但市面上一些號稱有幾十年存齡的茶,仔細一看,還有果膠質,很顯然,這樣的茶肯定是虛報了存齡。
失保健功效 欺騙消費者
對於「濕倉茶」是好茶還是壞茶,茶葉界有不同的聲音,但都一致肯定「濕倉茶冒充老茶」的做法,就是欺騙消費者。事實上,一些不法茶商將茶品搬進雲南、貴州等地濕度濃的溶洞,加速陳化,發酵霉變,希望藉此炒作年份,造舊普洱茶,不僅違背茶葉內質自然氧化發酵規律,更讓普洱茶失去保健功效,反而傷害人體健康。
「濕倉」是一些茶商為了讓新鮮的普洱生茶能提早飲用,馬上見利潤,把普洱生茶存放在通風不暢、濕度較高的地窯、防空洞、土房等地,因空氣相對濕度提高,容易造成茶葉麴菌的滋生,加速陳化,這種麴菌氧化稱為濕倉後發酵。資深茶人、茶藝樂園(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國璋解釋,現在,有人說「普洱茶越霉越好」,其實不然。霉變的茶本質已變壞,水份過多助長白色、黑色、綠色、黃色的細菌生長,喝茶原想有助健康,但飲用這類茶效果相反。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