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歌舞 - 邁克

法式歌舞 - 邁克

想起來了:剛剛在康城影展當了十五分鐘超級明星的導演安諾希,真是個不離不棄的丹美粉絲,初出道拍17foisC囗cileCassard,就已經掏出心肝向偶像致敬。由琵雅翠絲黛兒擔正的女性十七面體,臨近散場忽然轉軚,聚光燈射住周身毛的男主角RomainDuris,身穿三角白內褲的他失驚無神尖起嗓子唱歌,並且搔首弄姿聞歌起舞。唱的正是《羅拉》那首姣到出汁的主題曲,當年安諾艾美揚着一條毛毛滿場飛,男版的演繹不必借助小道具,一樣教人有被搔癢的錯覺──業已失傳的DIY搔背工具「不求人」,昇華成為精神的馬殺雞。
借頭借路尚且面無慚色,打正旗號更加理直氣壯,這回《愛歌情曲》亁脆由頭唱到落尾,吃了貼着《秋水伊人》標籤的豹子膽,K以外的二十五個字母,無一遺留唱個不亦樂乎。現時恐怕除了波里活,只有法國有拍歌舞片的特權,藝術執照神主牌一般穩穩妥妥供奉在片廠,演員張開口流出一段一段旋律,觀眾絕對不會花容失色爭相奪門。這當然要多謝丹美,是他從五十年代的荷里活借來七彩繽紛的歌舞,以經營博物館的心機和意志,保留了原產地瀕臨絕迹的片種。一代傳一代,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法式歌舞片不再帶着揮之不去的美國味,BusbyBerkeley首創的銀幕人肉花式圖案,改在艷舞場和巨型運動會開幕禮發揚光大。
是因為天生佔了語言的便宜,那種麥芽糖似的發音本來就像唱歌?如果你對他們提出這樣恭維的見解,一定全盤受落,說不定還立即奉上拿手的jet'aimemoinonplus,殺死人不償命。老友,你聽過他們炒蝦拆蟹嗎?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