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萍語:泡沫雖有A股不虞暴跌 - 熊麗萍

投資萍語:泡沫雖有A股不虞暴跌 - 熊麗萍

A股是否出現泡沫,不但成為中國官員高度關注及討論的主題,繼本港富商李嘉誠及李兆基發表其泡沫論之後,前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亦加入討論。格老的言論一向對歐美、香港等主要金融市場有即時的影響力,但內地股民或許對格老的作風不太認識,又或根本不理會其言論,因此A股反應並不太大,反而港股於上周五即時借勢調整。
雖然多位具影響力的財金人士均認為內地A股出現泡沫迹象,但他們對於泡沫的定義極有可能不同,而社保基金理事長項懷誠更以啤酒的泡沫作為例子說明,並認為這是正常現象。項懷誠的言論或許是避免市場對格老的言論反應過大,令內地股市出現下滑或波動。其實,這亦反映中國政府以「時緊時鬆」的並行政策調控內地股市。不過,近日A股受上述各方言論影響下雖未見大幅下滑,但亦已產生了升幅放緩的效果。
究竟,怎樣才算是泡沫?筆者嘗試從多項數據及角度分析泡沫問題。以內地A股市場來說,市盈率無疑是其中一項主要參考,但若將A股市盈率與香港及其他開放市場的市盈率作比較,並不適合,目前上海A股市盈率為44倍,深圳A股市盈率為42倍,遠高於恒生指數的17倍及H股指數的20倍,但由於A股市場現時仍以內地居民參與為主,加上內地缺乏其他投資工具,投資者一窩蜂入市令股份供求失衡,故A股市盈率是否合理的問題,已不能單從基本因素作衡量。
另一方面,國營企業經過多年改革後,經營環境已明顯改善,而政府鼓勵民營企業發展,亦為民企帶來較多的業務發展空間(民企現時為中國本地生產總值貢獻達六成),市場普遍預期2007年及2008年市盈率將分別降至33倍及28倍。
不過,目前投資者對A股買賣的活躍程度卻在增加,這可從股票轉手率(成交股數除以發行股數)反映出來,今年3月上海A股轉手率為105%,而深圳A股則為118%,顯示投資者以短線買賣活動為主,這個數據亦遠高於2000年內地股市急升時的水平(當時上海及深圳A股轉手率分別為24%及21%)。

恒指整固後再試高位

至於A股新開戶人數方面,今年首四個月已達4300多萬,這相當於2000年全年1320萬戶的3倍多。不過,由於現時上市股份數目及發行股數均遠高於當年水平,加上政府嚴格執行正名開戶(投資者不能借用別人姓名及身份開戶),不少舊有戶口已不能再用,因此筆者認為新用戶人數對A股泡沫的啓示不大。
綜合上述各方面數據分析,以及近日已開始見到一些曾停牌已久的股份成交亦明顯增加,A股泡沫確是值得關注,但由於內地經濟增長及資金充裕,加上政府續以寬緊並施的言論及調控政策作為冷卻股市手段,A股轉勢急跌的機會不高,投資者不宜單單着眼於A股泡沫問題,而需同時留意政府政策如何影響中港資金流向,以及近期異常活躍的私募基金在股票市場的舉動,若這些資金仍偏向正面發展,恒指料在20000至21000點水平整固後再試高位,H股指數料暫在10200至11000點水平上落。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熊麗萍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