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智慧讓我們知道分散風險是投資上策,但別以為只要多買幾款基金,便能將投資風險分散。善用組合式投資法,將相關性低的投資項目結成投資組合,互相抵銷風險,可在達致預設的回報指標時,減低投資組合的風險。
由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者哈里馬爾科維茨(HarryMarkowitz)提出的「組合式投資法」,是一個極具啓發性的投資及財富管理策略理論,其精髓是將相關性低的投資項目結合,利用它們不同的回報周期互相抵銷風險,從而在達致預設的回報指標時,減低投資組合的風險。故此,「組合式投資法」能挑戰「回報高、風險高」的投資理論。
投資組合法增回報
要真正發揮「組合式投資法」的效用,秘訣是要根據每款基金的數據和表現,挑選出相關性低,又具備升值潛力的基金組合。因此,在選擇投資組合內的基金時,除每款基金的回報及風險外,我們亦須衡量整個投資組合的風險分散程度,即基金與基金之間的相關性。市場通常以「相關系數」量化兩款基金回報的相關性。相關系數值由-1至+1,系數值「+1」代表完全正比相關,「-1」則代表完全反比相關,數值越小代表分散效應越大。
假設投資者原本只投資於基金A,而該基金年化回報率為10%,年化波幅為15%。透過「組合式投資法」,投資者將20%資金改為投資基金B,由於該基金風險較高,年化波幅高達30%,年化回報率亦高達20%,因此,投資組合的年化回報率會由原先10%,增加至12%(即0.8x10%+0.2x20%),組合的整體回報,較單投資於基金A更高。
此外,我們亦要考慮投資組合的風險指數,根據上述例子,基金A及B的年化波幅分別為15%及30%,然而,投資組合的年化波幅僅10.39%(見表),較單投資於基金A或基金B低,這是因為基金A及B的相關系數十分低,僅得-0.5。
即使基金A及B的相關系數偏向正比相關,假設為+0.5,投資組合的年化波幅亦只會增加至約15.87%。換言之,利用組合式投資法,組合的年化回報率增幅達20%(由10%提升至12%),而年化波幅的增幅僅5.8%(由15%增至15.87%)。
運算複雜系統幫手
然而,一般投資者較難憑一己之力,搜集以上提及的數據資料,並進行精密運算,但現時市場上有少數金融服務機構,能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透過先進的投資組合分析系統,按客戶自訂的「心水」投資組合,即時作出數據分析及運算,包括各項投資項目的相關性、組合年化回報率,及組合年化波幅等分析數據,協助客戶策劃更優質的投資組合。
美國萬通保險亞洲有限公司市務部高級副總裁蕭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