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昨日(周五)向日本海發射多枚短程導彈,令朝鮮半島近月鬆弛了的局勢,再次緊張起來,被導彈陰影籠罩。日本和南韓初步都想淡化事件,聲言不算嚴重事故。外界估計北韓的動機,包括向南韓第一艘神盾級驅逐艦下水「贈興」,對澳門滙業銀行的資金遲遲未轉移表達不滿,又或藉以提醒美國留意北韓的要求。
日本共同社引述本國和美國消息,指北韓昨日早上先後向日本海(南韓稱東海)發射十多枚短程導彈,估計是改造版「蠶式」(Silkworm)導彈或縮水版「飛毛腿」(Scud)導彈,射程約100至200公里,在東岸的咸鏡南道發射,之前曾有流動導彈發射架、通訊設施和軍事人員聚集,發射後就離開。
不對日本構成即時威脅
日本NHK電視台報道,北韓除了在東岸向日本海射導彈,也在西岸向黃海(南韓稱西海)射了多枚導彈。NTV電視台指北韓指的是地對艦導彈。日本、南韓和美國官方都表示還未完全掌握北韓射導彈的數目、型號和落點等資料,正調查有關細節。
但相比起北韓1998年試射「大浦洞一型」導彈飛越日本,去年7月試射短程、中程及據稱可射至美國西岸的「大浦洞二型」導彈,以及10月進行核試爆,北韓昨日發射短程導彈帶來的震撼力薄弱。
日本和南韓初步都低調回應事件,NHK引述日本政府消息人士說,北韓這次發射的應該不是「大浦洞二型」和「勞動」等彈道導彈,而是像2005年5月試射的短程導彈,嚴重性較低,「不會對日本安全構成即時威脅」,日本沒有提高警戒級別。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淡化今次導彈事件的影響,但指「我們對北韓的耐性快到極限」,北韓若不再理會國際的關注,日本不排除加強制裁措施。南韓國家情報局一名官員指北韓射導彈,相信「是一年一度例行演習一部份」。
北韓射導彈,估計是要打導彈牌,要國際社會注視。昨日正值南韓自行研製的神盾級驅逐艦「世宗大王艦」下水,日本早稻田大學的北韓專家重村智計認為,北韓是想向南韓發出警告和展示實力,「這顯示海軍規模相對較小的北韓,對(南韓神盾艦)極度不安」。
「表達對滙業問題失耐性」
南韓朝鮮研究大學教授金勤植認為:「北韓可能想給美國訊息,表達他們對於滙業問題已失耐性。」美國指北韓在滙業涉洗黑錢的2,500萬美元(1.95億港元),今年3月已開綠燈解凍結,但因沒有銀行願當轉賬中間人,這筆錢至今仍未轉賬。重村智計也認為有這因素,但北韓這次只射短程導彈,「可能是他們不想引起太大震驚,只想引起注意。」
北韓打導彈牌,似是一個頑童在扭計。在首次向東盟區域論壇提交的防衞報告中,北韓不見視為威脅,反指指美國、日本和南韓是亞洲最大安全威脅,聲言只要美國要撤走「在北韓周邊部署的超過1,000枚核武」、終結對北韓的敵對政策,北韓可放棄核政策。
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
北韓試射導彈事件簿
31/08/1998
試射大浦洞一型導彈,飛越日本上空,落入太平洋
24/02/2003
在日本海試射一枚反艦導彈
08/03/2003
再在日本海試射第二枚反艦導彈
05/07/2006
在日本海試射7枚導彈,其中大浦洞二型試射失敗
25/05/2007
分別在東西岸試射十多枚短程導彈
《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