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類餵飼食用動物時濫用抗生素,開始自食其果。本港首次發現,7%女性有「好難斷尾」的尿道感染,是由超級抗藥性大腸桿菌引起,其基因與在豬牛等食用動物身上發現的抗藥惡菌一樣,相信惡菌透過食物鏈傳人。基層醫生普遍使用的抗生素,已有嚴重抗藥性,病人「醫極都唔好」,要周圍「撲藥」;惡菌的基因可在人體內傳播,令其他細菌也抗藥。專家促請政府成立監察動物抗藥性細菌機制。 記者:陳沛冰
港大微生物學系感染及傳染病中心副總監何柏良表示,研究於04年從全港多處基層化驗所,收集600個女性尿道感染樣本,她們全感染大腸桿菌,當中約14%病情嚴重需入院。
經種菌化驗,42個(7%)樣本為超廣譜霉(ESBL)抗藥性大腸桿菌,屬超級惡菌,直迫一向在醫院出現的抗藥性大腸桿菌比率(10-15%)。18至35歲患者中,6.5%人帶抗藥惡菌,36至50歲中有5%,逾65歲患者中約11%帶抗藥惡菌。
若感染腎臟可致命
何柏良指今次惡菌主要的基因屬CTX-M14,是本港主要單一爆發的大腸桿菌;與該系02年與食物環境衞生署合作的研究,在部份牛、豬肉及白鴿樣本發現的超廣譜霉抗藥性大腸桿菌基因一樣;惡菌毒性非常強,可令人病情嚴重。
他表示,超廣譜霉抗藥性大腸桿菌傳播的途徑,包括進食未經煮熟的肉類及刺身、接觸生肉後沒洗手,或煮食過程不潔,細菌污染食具,人進食時感染。抗藥基因進入人體後,會在腸中傳染其他細菌,「以前引致膽管炎或爛尾炎的細菌冇抗藥,𠵱家有;惡菌感染腎臟,入血可導致休克,嚴重可致命。」
港應監察食用動物
惡菌已在社區蔓延,由主要侵襲長者,開始感染年輕女性,不排除因她們喜歡吃壽司所致。基層醫生常用的三種抗生素,開始失效,需用較昂貴但並非常用的磷霉素或呋喃妥因,一般基層醫生未必有這些藥物,治療出現困難。
近年歐美及加拿大開始設立機制,監察食用動物含抗藥細菌情況,港府也應效法;市民應停止濫用抗生素,及注意處理食物衞生,不吃生的食物。
食物安全中心發言人說,去年抽取約2,100個肉食動物組織及肉類產品樣本,作抗生素測試,發現兩個動物組織樣本超標,但沒作抗藥性大腸桿菌測試。大腸桿菌在烹煮過程中會被殺滅,所以市民應將食物徹底煮熟。
超級抗藥性大腸桿菌傳播途徑
‧進食未煮熟的牛肉、豬肉及刺身
‧接觸生肉後沒有洗手
‧煮食過程不潔令食具受污染
資料來源:港大微生物學系感染及傳染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