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球季隨着南華上周捧走足總盃而結束,上季護級失敗的南華恢復以巨型班角逐,不但先後捧走銀牌、聯賽及足總盃3項錦標,還引發入場人次激增,比上季升幅近一倍至11萬;其中在旺角場舉行的南、傑聯賽榜首戰,更讓11年後紅旗再現。不過,若剔除南華賽事,很多賽事只得數百名球迷,說球市復蘇還言之尚早。記者:曾雁平、李勇明
傳統勁旅南華在本地球壇從來都扮演重要角色,過去3季以「全華班」(期間曾試過加入外援救亡)參賽,球隊只能在下游掙扎求存;球迷不希望愛隊輸波拒絕入場,球市應聲下挫。
「南傑戰」紅旗再現
今季南華重組巨型班,季中開始交出成績,加上傳媒廣泛報道,令不少「擁南躉」重返球場,像上月對傑志的聯賽榜首戰意外「迫爆」旺角場,與上周足總盃決賽對愉園,雖有電視直播,現場又有豪雨,但仍有超過6,000球迷入場,足證「南華效應」威力。
足總總幹事林俊英表示:「與亞洲鄰近地區聯賽比較,這個數字已經相當不俗,情況令人高興,當中南華是球市有起色的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林氏指出,球巿好轉有助足總物色贊助支持,他說:「球季在不同階段由不同球隊帶動球巿,像傑志季初表現穩定,而新軍大埔也帶來驚喜,加上聯賽鬥到最後直路,以及季尾各隊增兵踢足總盃等,都營造了良好競賽氣氛。」
非南華賽事入場球迷少
然而,由南華帶領球巿反彈力量,還不足以令本地足球全面復蘇,像沒有南華的比賽天,最多1場比賽只有約1,500名球迷入場,與90年代中期比較仍距離頗遠。當年東方對快譯通,或是星島對快譯通的對碰,就算是踢夜波也可吸引3、4千名球迷。翻看資料,90年代本地球市最興旺時期,試過有1季有50萬人次入場,與今季11萬人次比較,其實還相差很遠。
事實上,本地球壇仍面對不少問題,如球員青黃不接、薪酬偏低(平均月薪約1萬元)、國援及外援質素普通、操練場地及設施不足等。林俊英稱,現在各甲組隊也有基本球迷,只要提升實力,加強競賽氣氛,預期來季球市將向好的方向發展。
足球明星選舉名花有主,本報緊接推出的球季總選頒獎禮,希望藉此對球巿曾出過一分力的演出者,表揚他們為推動足運作出的貢獻。
最佳導演:羅傑承
闊別球圈多年,今季帶領原已降班的南華以千萬大軍姿態留在甲組聯賽,邀葡萄牙教練阿曼龍及葡援雖失敗,但果斷地改邀米路重返執教,之後連奪銀牌、聯賽及足總盃,令球隊搖身由降班隊變「3冠王」,更令不少已離棄本地足球的南華球迷重返球場,還設立巨額獎金制,對球員及球市也有正面刺激作用,最佳導演當之無愧。
最佳男主角:李海強
一套好戲除有好導演外,還需配合好演員,將內容發揮得淋漓盡致。前中國國腳李海強今季加盟南華,並以隊長身份帶領隊員迎戰強敵,他冷靜及實而不華的踢法,正如《我要成名》男主角劉青雲一樣,演技穩打穩紮。結果,海強在足球明星選舉後來居上,贏得足球先生雖有點意外,但仍叫人心服。
最佳配角:愉園
8次打入淘汰賽決賽的愉園,始終擺脫不了「二奶」宿命。今季聯賽盃及足總盃決賽,愉園以先後敗給傑志及南華,與獎盃緣慳一面。這支上季聯賽冠軍當不成男主角,惟有頒個最佳配角獎給他們當安慰。
最佳服裝:公民
公民今季表現只屬不過不失,惟獨中場梁振邦的表現最令人驚喜。另一樣值得稱讚是,公民今季主戰衣非常吸引,無論白色藍邊或淺綠加深綠色兩款設計,都令人有種新鮮感覺。至於胸口紅色bma贊助字款,亦非常搶鏡。
最佳新人:和富大埔
地區球會大埔以半職業球隊進軍甲組,在前港青教練陳曉明帶領下擊敗過愉園及傑志,以第7位完成聯賽,成績已有交代;而首次主場迎戰南華吸引超過2,200名球迷入場,主客球迷分明氣氛熾熱,大埔出現為本地球壇注入新氣,可惜陳教練因與領導層意見不合,球季結束後離隊。
終身成就獎:黎新祥
港隊教練黎新祥在去年亞洲盃外圍賽期間,以選人常受干預,加上足總董事擬建議物色外國教練,突然宣佈辭職,而港隊在外圍賽最後一戰主場對孟加拉,有近2,000名球迷撐「黎祥」,以掌聲送別,證明這名「魔鬼」教練過去3年為港隊所作出的貢獻獲得球迷認同。
甲組各獎項名單
獎項:聯賽 冠軍:南華
亞軍:傑志 比數:/
獎項:銀牌 冠軍:南華
亞軍:香雪晨曦 比數:2:1
獎項:聯賽盃 冠軍:傑志
亞軍:愉園 比數:2:1
獎項:足總盃 冠軍:南華
亞軍:愉園 比數:3:1
神射手:T史高斯(南華)24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