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眺望:哇哈哈──哈哈 - 方卓如

國金眺望:哇哈哈──哈哈 - 方卓如

閱讀內地雜誌,幾成為出差航班上的指定動作。大陸財經雜誌出名長篇大論,用字遣詞特別多廢字。若果看不慣簡體字,閱讀速度未夠快,隨時被一片字海淹沒,毫無得着。就以調查報道為例,可以資料豐富空群而出,但讀完之後,仍然一頭霧水。
《財經》雜誌以敢言成名,專題的調查報道,受注意的為數不少,有甚高的踢爆能力,不過還要求讀者有選擇閱讀的本事。
例如今期有一篇講百麗上市,佔兩大版紙。抽到股票的股民,值得一讀,因為你當時太過繁忙,只顧填表入飛,未及細閱招股書。這篇報道,只不過將招股書照抄一次,沒有任何新意。抄招股書,報紙財經版都有,精華濃縮,方便讀者消化。但雙周刊的雜誌,在截票日出版的一期,抄書刊登節錄,令人嘖嘖稱奇。
另一篇更長,講哇哈哈。哇哈哈除了特約電視節目,還是近期中外合資公司的焦點,因為在大陸正鬧雙胞胎。
哇哈哈本來是中法合資,法國Danone佔51%。但中方股東要保護中國民族品牌,竟然另起爐灶,開設新公司使用哇哈哈品牌。Danone怒不可遏,由董事長親臨北京,誓要追究到底。
《財經》雜誌將事件發展,一五一十按時間鋪排,就如檢查官在法庭上,將事實托出,一句不漏。資料詳盡,但亁澀乏味,越讀越眼瞓。讀到最後,除了對事件的背景資料有所了解,其餘毫無得着。至於誰對誰錯,更加一字不提。
雜誌講哇哈哈,其實一個月前《經濟學人》已經有短文分析,標題與這篇一樣。寥寥數百字,講出在中國搞合資公司,要成功,先要有心理準備拆夥。這就是中外雜誌之分別:鬼佬雜誌有睇法,你可以拒絕接受,但你會覺得言之有物;大陸雜誌有資料,時有分析,但鮮提觀點評論。
這可能是國情使然。外國資訊爆炸,寫一篇簡介都是浪費時間,要的是觀點意見。就算背景資料欠奉,上網按兩按已經清楚明白。內地資料透明度不高,如果可以調查整理後,再由市民自行判斷,經已足夠。而且,少提觀點意見,避免開罪人,是自保方式。畢竟,肯花時間調查踢爆,已經難能可貴。
方卓如網址:fongcheukyu.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