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購物膠袋環保費終於出爐,政府建議先於連鎖式或大型超市、便利店及個人健康和美容產品零售商店作主要試點,向消費者徵收每個五毫膠袋費,初步涵蓋同時出售食物及飲品、藥用品及個人衞生美容用品等三種產品的零售商店。政府將於本年底向立會提交條例草案,估計明年底落實徵收費用,拒絕付繳膠袋費的顧客等同購物不付款,需負刑責。 記者:蔡建豪、黃嘉寶
本港每年有超過80億個購物膠袋被棄置,平均每名港人一天棄置達三個膠袋。為鼓勵市民減少濫用購物膠袋,政府建議先於分店遍佈全港的超市、便利店及個人用品零售商店試行徵收每個五毫膠袋費,凡同時出售飲品及食品、非處方藥物及保健產品、個人衞生美容用品等三個種類產品零售商,以及擁有兩間或以上零售商店,或面積超過200平方米的單一零售店均納入試點,涉及全港約2,000間零售商店。
納入計劃商店需註冊
全部或主要以膠袋製造,有便利攜帶手挽、袋孔或繩索的購物袋,會被納入徵費範圍。不過,如銷售前用作密封數盒紙巾待貨品的膠袋、超市內用作包裝新鮮食物的無手挽膠袋、以及三文治袋或垃圾袋等售賣作包裝物料的膠袋,均毋須繳費。售價五元或以上、可重用的環保袋也獲得豁免徵費。
被納入收費計劃的相關零售商均需向環境保護署註冊,並將獲發的登記證明書張貼店內,供消費者識別。零售商再不能向顧客免費派發膠袋,日後在單據上需列明顧客購買膠袋的數量及費用,每季向環保署提交代收的膠袋費總額,環保署有權向懷疑少報款額的零售商發出評估費用通知書。
政府消息指,超市及便利店等零售商每年耗用18億個膠袋,估計徵費後每年可節省10億個膠袋。預期膠袋費每年會為庫房帶來兩億元收入,但政府收費的目的是減少濫用膠袋,膠袋費的收入越少,代表收費越見成效。政府將於未來兩個月諮詢立法會及公眾意見,今年底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盼明年底落實執行徵費。首階段計劃實施後,會再檢討並推行第二階段收費計劃方案。
膠袋業將約見環保署
環保組織普遍支持政府徵收膠袋費方案。地球之友期望政府加快在膠袋收費落實一年後作全面檢討,制訂第二階段收費詳情。
不過,香港塑料袋業廠商會對膠袋費建議有保留,發言人楊佩儀指出,推行無膠袋日等活動後,會員的產量平均已下降兩至三成,憂慮徵費後膠袋產量會下跌高達九成,「業界嘅形象會好壞,生意更加被趕盡殺絕。」她指膠袋也可分類回收再造,代表稍後會約見環保署表達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