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你知<br>花1.5億興建 紀念蔣介石

話你知
花1.5億興建 紀念蔣介石

1975年4月5日,總統蔣介石在台灣病逝,行政院隨後決定興建中正紀念堂,並採用台北圓山飯店設計者、建築師楊卓成的設計,於翌年10月底動工,花費6.3億元新台幣(約1.5億港元)、歷時近五年才竣工,在1980年4月5日開放。中正紀念堂園區佔地面積25萬平方米,約相當於1.5個香港維園,除紀念堂外,還有戲劇院、音樂廳等,是台北主要旅遊景點之一,也是當地民眾休憩、晨運及舉行政治集會的重要場所。紀念堂三面花崗石階梯皆為84級,加上通往大廳之5階共89級,寓意蔣介石享壽89歲。
台灣教育部指,原紀念堂的蔣介石紀念物品,日後將配合不同主題展出。同時,當局正招標對紀念堂進行整體改造,主旨是開放、親民,半年內會提出規劃。

點滴
港遊客:改名有好處?

中正紀念堂改名前夕,不少民眾在夜間趕到拍照留念,也有人表示,要為紀念堂拍「遺照」。香港遊客潘先生表示,不知道中正紀念堂改名後,對台灣民眾有甚麼好處,美國遊客約翰(John)則說看到台灣人為了館所名稱相互對罵,實在不枉此行。

點滴
部長教訓記者勿讀錯名

中正紀念堂改名爭議持續,台北市長郝龍斌昨日直言若發現當中有違法就會作出查辦。負責主導改名工作的教育部長杜正勝則指,改名全依照合法程序辦理,還當面教訓追訪他的記者,不要再把台灣民主紀念館,念成中正紀念堂。

當局在中正紀念堂的匾額外搭起棚架,以布幔遮擋匾額。 美聯社

台北市政府指台灣民主紀念館的布幔違法,必須拆除。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