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抗拒廸士尼 - 李怡

法國人抗拒廸士尼 - 李怡

香港廸士尼樂園開幕一年半,表現未如理想。上周美國廸士尼總公司公布季度業績,指出香港廸士尼樂園人流不升反降,收入減少,虧損增加,影響集團收益。香港廸士尼樂園發言人表示,正考慮多個融資方案,擬注資將樂園擴展。但作為樂園大股東的香港特區政府已表明無意動用公帑增加樂園的投資。
特區政府九九年與廸士尼簽約,政府總投資高達二百四十億元,佔五成七股權。當時有人稱之為「割地賠款」,從其後樂園的營運來看,這說法恐怕未算過份。
廸士尼樂園雖屬名牌,但本身帶有濃重的美國文化滋味。去美國旅遊的人,大概都會樂意去洛杉磯或奧蘭多的廸士尼樂園玩玩。但廸士尼樂園搬去美國以外的地方,比如東京,比如巴黎,就有需要與當地文化作一些調適,不能原汁原味照搬美國的一套。因為廸士尼不同於麥當勞和星巴克,不是快速吃完喝完就走的,而是須要在裏面玩一整天,住進廸士尼園內酒店的甚至會玩兩天。若文化滋味不對頭,又或者當地人認為去美國才要去廸士尼的話,廸士尼的客量就無法提升。
以巴黎廸士尼樂園為例,在一九九二年建園,到一九九四年仍是嚴重虧損,原因就是美國與法國的文化差異。法國人崇尚大自然以及寓教於樂的休閒觀念,會認為廸士尼世界幼稚、愚蠢和無聊,米奇老鼠、唐老鴨的「永遠的微笑」,法國人認為法西斯社會才有。廸士尼灌輸的道德教化讓法國人難以忍受。園裏的速食文化、速食歡樂,集消費主義精神大全,每十分鐘就有的物質誘惑,也令家長們反感。
九四年,巴黎的廸士尼作了一些文化調適,遊客量才增加。但至今大部分遊客仍不是法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