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在處理內地股市過熱的問題上並不是沒有隱憂的,自踏入07年以來,A股正逐漸以指數曲線的步伐(ExponentialRate)飆升,甚有重蹈90年代紅籌股泡沫覆轍之勢(見附圖)。由於新增的股民數目及準備投入股市的金額都與日俱增,因此問題的迫切性及複雜程度亦正在不斷提升。
近期中國銀監會落實容許內地金融機構,透過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計劃(QDII),為內地客戶投資以港股為主的海外股票和股票掛鈎的結構性產品,這無疑是正面回應上述結構性問題的重要一步,預料未來將有機會逐步提高該限額,為本港經濟及金融市場帶來重要支持。
QDII暫難顯威力
是次擴大QDII範圍,除了為內地的過剩資金提供出路外,亦有助拉近A股及H股之溢股。一些折讓率較高的中型中資企業,將較容易成為追捧對象。另外,一些於內地未有上市的大型中資股,尤其是電訊及能源大型企業,其優秀的業務性質可望吸引資金。除中資股外,業務遍及全球的大型香港藍籌股亦可受惠。
現時資金進出內地市場需根據QDII及QFII限額,而已批核的QDII及QFII限額分別為147億美元及100億美元,相對內地股市及港股的總市值均微不足道,因此現階段若只計算上述兩限額的資金往來,並不足以對A股及港股整體表現構成顯著影響。
不過,由於海外投資者對A股漸有戒心,短期內港股(特別是H股)可望受惠,成為他們投資國內市場的代替品。
除了放寬QDII外,其他有助A股降溫的措施,還包括逐步提高優質國內企業股票的供應量,例如加快H股回歸A股上市,以及減持國有股,這些都是直接紓緩股票「供不應求」的最有效方法。此外,稍為加快人民幣的升值步伐,亦有助減低市場對進一步升值的預期,預料人民幣兌美元於07年全年可望升值7.5%。
連環加息非上策
有建議中央應盡快透過連續多次加息來遏抑A股炒風,筆者並不同意。如前述,A股的泡沫危機是結構性問題,即使中央連續加息也難改善存款息率的相對吸引力,而過份提升利率只會增加經濟硬着陸的機會。雖然我們預料中央年內仍會加息至少兩次,但其主要目的是要防止通脹升溫。直至所有理性的措施都用盡之前,中央不應貿然採取強硬的行政手段干預股市。
如總理溫家寶所說,保持金融持續健康發展,不僅有利於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也有利於世界經濟金融的穩定性。中央未來如何再「落藥」繼續為股市降溫,以至其成功與否,將對中國及環球經濟帶來深遠的影響。
潘國光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