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債與息:放寬限制 新QDII利港股 - 陳鳳翔

淺談債與息:放寬限制 新QDII利港股 - 陳鳳翔

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政策再有新安排,令港股於本周受惠造好。為甚麼去年已推出的QDII,於這次新政策下才把港股推高?後市的展望又如何呢?
QDII代表了外滙管制沒有取消的前提下,國民在某些預先設定的限制條件內,購入外幣(即放棄人民幣)投資於境外的金融產品。
由於國民代表了普羅大眾,倘若其投資出現虧損,對社會將帶來震盪,所以,世界各地政府都十分重視和保護這些社會基層。就以香港為例,散戶投資者皆會獲得較充份的保護,甚至不停地被教育及被提醒要注意投資風險,故去年初次推出QDII政策時,國內也強調產品應集中於保本類別,並且屬於風險不高的「固定收益類產品」。也即是說,投資產品近似固定收益的債券類別,與風險較高的股票無緣。

人民幣滙價須考慮

可是,從投資格言「高風險、高回報;低風險、低回報」可知,首個QDII政策難以帶給投資者任何高收益的期望,加上人民幣以接近每年5%滙率升值,放棄人民幣而投資於回報不高的境外產品,國民意欲自然不高。
新政策在投資股票上開了綠燈,容許產品內50%的資金投放於股票市場,個別股份則限制於5%以內,最低入場費為30萬元人民幣。基於香港股市納入為認可市場,所以大家都相信,隨着國內進一步洩洪,會鼓勵把人民幣轉為港元投放於港股,促使港股大升。

實際效益料遜預期

吸取去年初次推出QDII的經驗,我們可以推想這次新政策可能的效益。
首先,新政策仍然保留了不少降低風險的考慮因素,因為當中依然有50%投資屬於低風險比例,這將影響了整體投資的潛在回報率。
此外,目前人民幣繼續維持每年5%或以上的預期升值,當放棄了人民幣而投資於港股時,整體投資回報將因此降低,影響了投資意欲。
最後,今年的股市投資機會,除了香港以外,國內新上市集資的數量並不比香港弱,要在股市上作投資,為甚麼一定要把資金調到香港來呢?
綜合而言,市場對新QDII政策期望過高並不合理。當然,通過香港較豐富的結構性衍生產品,仍然可望提供不同特色的產品吸引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