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魚露從越南菜中拿掉,就做不成了。魚露,是越南料理的靈魂。
是不是自古時候由中國傳去,或是當地人發明了流入中國,無從考據,只知潮州人也很重視這種佐料,吃蠔烙時不可缺少。
外省人吃不慣,只覺其腥。的確,魚露有如榴槤,討厭起來,大罵味道像女性生殖器,嗜者則不可一日無此君,和韓國人愛泡菜是一樣的。
其實北方人也用類似的調味品,吃北京涮羊肉的醬料之中,有種叫蝦油的,也就是魚露的變型,味道沒那麼強烈罷了。
魚露怎麼製作,這次到了越南,非親自看看不可,我們參觀的那家,歷史最為悠久,已有百多年,保持原始的做法。
廠中擺滿了大木桶,用粗藤條綑着,每一個桶可貯藏五千公斤的魚露,四人合抱那麼大,比人還要高。
什麼魚都可以製魚露,但以白飯魚最佳,一個桶中放四份之三的白飯魚,四份之一的粗鹽,以鉅石壓住,經過一年發酵,就能流出最純正的頭浸魚露來。桶上寫着三十巴仙幾個字,以為是鹽份,其實是蛋白質,原來魚露是有營養的。
第一次的魚露浸完之後,又加鹽又加水,就製造出次等的,大量製造時,當然有像法國的調酒師,把份量校到最佳狀態為止。
從前在香港還可以買到潮州產的高級魚露,經文化大革命,已近乎絕種。香港亦有好幾家,最好的是蝴蝶牌,倒閉了,當今只能買到廚師牌,不過生意也被泰國魚露搶光。
泰國魚露絕對不如越南魚露那麼鮮美,比較之後就會知道,日本也生產魚露,用一種叫Hata-Hata魚為原料,純度也相當高,為秋田縣產品,稱之為Shyootsuru。
越南魚露價廉物美,香港的越南餐廳,為什麼不肯用這種正庄貨呢?連最基本的細節都做不到,開什麼越南菜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