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於上周五黃昏推出3招調控政策,包括加息、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及將人民幣兌美元滙價波幅擴大200點子,由於市場已廣泛預期人民銀行將加息,因此,「出其不意」的字眼已不適用。不過,政府一次過推出3項措施,及改變加息策略,這方面則有點意外。
由於過去多次加息及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均未能有效冷卻經濟及股市,人行遂以雙管齊下的方式壓抑過熱的投資情緒。除了上述兩招之外,人行亦宣佈將人民幣兌美元滙價波幅由300點子擴大至500點子,但這一招只會令市場揣測人民幣加快升值,增加資金流入內地,正當股票市場投資情緒高漲的時候,這個政策對股市只會有推高作用。但為了今周在華盛頓舉行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人行或許只得採取上述行動,因此,該3招對股市產生的正負面影響互相抵銷之下,今次人行推出冷卻股市的措施實質只有「一招」。
保險股紅籌股候低買
話雖如此,今次同時推出3招,亦反映政府對調控經濟及股市的決心,並讓市場知道未來的行動亦不一定是單一措施。另一方面,從今次加息的幅度來看,亦反映政府在調控信貸上採取更進取的策略,其中包括存款利息上調幅度較貸款利率為大,以及長短期存款利率加幅差距拉闊(1年期加息0.27厘,5年期加息達0.54厘)。相反,貸款利率則劃一調高0.18厘(只有5年期以上之加幅為0.09厘)。這反映政府不但透過調高存款準備金率令市場資金被抽緊,亦同時希望以較高利率吸引存款,以及避免負利率而引發存戶將資金投入股市(目前1年期存款利率為3.06厘,與消費物價指數基本上看齊)。
綜合上述各方面的分析,筆者認為今次實質推出「一招」的冷卻措施對內地及港股難免有影響,但這個影響只屬於心理及短暫性質,由於這些宏觀政策已不再具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市場甚至視為每個周五或周末的預期動作,而投資於股票市場的回報遠高於存款收息的憧憬未有改變,因此,上述宏觀措施所產生的冷卻作用只會逐漸減退。
早前放寬QDII投資規定,以及今次「3招變1招」的做法,亦反映政府在調控政策上寬緊並存,因此,本周初內地及港股在個別受今次措施影響較大的股份影響下,指數難免被推低,但個別股份反而受惠上升。
中資銀行股料首當其衝,由於存款利率加幅大於貸款,令銀行淨息差收窄,而調高存款準備金率令凍結資金再增加約1600億元人民幣,銀行股兩面受敵,其中工商銀行(1398)因為存款利息開支增加較多,受影響亦較大,而一些積極拓展非利息收入的股份制銀行,例如招商銀行(3968)、交通銀行(3328)受影響較小。不過,以內地銀行業在業務拓展空間仍大的環境下,投資內地銀行股應抱中長線持有的心態。相反,保險股則受惠於加息,維持對中國人壽(2628)、中國財險(2328)的買入建議。筆者亦建議留意具注資機會的紅籌股,天津發展(882)、中化化肥(297)可候低吸納。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熊麗萍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