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訴聖經情節亂倫,多達上千宗。有關人士慌了手腳,說讀聖經,不要摘取羅得跟他兩個女兒上牀的零句,要看宗教文獻的「整體」。
「整體」,叫做Context,也就是全局。讀聖經應該看整體,那麼淫審處把大衞雕像列為「不雅」時,為什麼又不看藝術雕像的整體,不看歐洲文藝復興的全局,只盯着大衞的陽具?
投訴聖經淫褻不雅,跟隨的正是大衞像不雅,「新人雕像」不雅的邏輯。十多年前的判決,影響了一代人的成長──從此華文報刊見乳頭即打格,見陽具就收藏。香港青少年的通識權和審美權,被一兩宗褻瀆藝術的愚昧裁決橫加剝奪。性意識受扭曲,一宗裁決,全城自律,乳頭、陽具、性愛的正路,被淫審處的「大衞像先例」堵死了,下一代的性意識,只有往亂倫獸交的僻路上找出口。
投訴聖經,就是迫淫審機構說話──對於耶教徒,聖經是宗教文化的寶典,但對於不信耶教的其他人,聖經只是一本普通的故事書。不信天主教和基督教,就不必承認這本書有什麼神聖的特權,讀了羅得跟兩個女兒性交的情節,天公地道,當然會覺得惡心和不安。
淫審當局必須答覆這個問題,不許它顧左右而言他,不許它聘用公關辯護士來解畫,說聖經是「例外」,告訴他們:不,沒有分別。不是要反對西方的文化霸權嗎?聖經跟中國農民用的通勝,在一個平等的世界。
如果他們說,不要「斷章取義」,要看「整體」,那麼就質問:為什麼評審《秋天的童話》時只盯着一句「仆街」和「躝癱」的對白,不顧戲劇人物和主題的整體?
評審外國通訊社時裝女模特兒走天橋時,只盯着蟬衣半露的乳影,說這是不雅,為什麼不看歐洲時裝風尚的整體?
特區十年,慶祝的最好方法,是要淫審當局低頭,讓藝術和時尚裏的乳房、陽具、恥毛,跟特區區旗一樣,在充滿污染的維港空氣中重見天日,不成為「集體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