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在坑口半見村度過的俞錦光要結婚了,妻子是來自江西景德鎮的劉芸花,他們最意想不到自己擇的良辰吉日,竟變成慶回歸10周年的一樁盛事,還要走入最現代的商場,重演最傳統的客家結婚儀式!這位繼承祖訓的客家人,不但代表坑口14條客家村的傳統,還可上溯至唐宋的中原盛世,啊!通過一場婚禮,竟聽出幾千年的故事來。
記者:馮敏兒
攝影:楊錦文、馮敏兒
身在異鄉為異客
笑問客從何處來?客家人會說「身在異鄉為異客」,祖籍「中原」,彷彿夢裏早知身是「客」,故名「客家人」,他們把唐、宋時期的「中原文化」帶進南方各大山頭,客家山歌唱過千年,客家名菜早已成我們的家常便飯,想不到連結婚儀式都是那麼似曾相識,只有在細微處才看出「客家」之為客家的原汁原味!明天下午在將軍澳的東港城商場內,大家就有機會目擊一對新人以正宗客家傳統儀式,實實在在地結成夫妻。
獨剩坑口客家力撐
客家人分佈很多地方,而婚禮儀式也是各處鄉村各處例,也沒完整文獻記載,大家都是口耳相傳,一代傳一代,香港的原居民中雖有十分一是客家人,加上不計其數來自外地的客家人,但傳統客家婚禮,已因為「劇本」不合時宜,一切從簡下,漸漸失傳,或者就只剩下坑口客家人至今還念念不忘,保住了一支最源遠流長的傳統。雖沒有傳說中「迎親六十禮」,但客家人出晒名多的繁文縟節、三書六禮,坑口亦不算少更自成一派。用客家方言說唱的山歌(媾女情歌),和「告祖」、「祝章」儀式,更有着與唐宋古詩同樣鏗鏘有致、份外動聽的古音節韻。
一條大褲治初歸婦
唱客家山歌非常了得,連老婆也是用山歌𠱁返嚟的馬遊塘村村長曾慶明指,其實全中國的漢族婚姻儀式都是來自「禮」的傳統,但客家人就確份外講究,例如客家茶粿一出,麒麟起舞,唱到天花亂墜的客家山歌贈興,則是百分百的客家標記,帶強烈農民色彩,新娘入門時要大步「檻過」燒紅了的犂頭,亦是別出心裁的一着,別人檻火盆來辟邪,客家人則語帶雙關,要從犂頭尖的一端檻過鈍的一頭,寓意男性陽具,功能生產作育、多生貴子。
又例如,接新娘落轎後,除了要有大紅傘,頭頂還需以一個大米筲箕壓頂和保護,上面鋪了新郎哥新褲一條,寓意除了大富(褲)大貴,客家文化專家劉敏財還形容:「它是天羅地網,簡稱金鐘罩。不過更重要是要新娘捐過褲浪,從此謙卑服從,聽教聽話!」難怪客家人專出大男人!
繪影繪聲豐富想像
客家人的婚禮充滿想像力,迎娶新娘叫「親迎」,是六禮中最隆重,有說「新郎不迎親,新娘就不出嫁。」八人大紅花轎接去男家,途中的整段路程,遇上別家的花轎,會相沖,所以絕不碰頭,要繞着走,回程時也「不走回頭路」。因為行山路,途中經過廟、祠、墳、井、河,甚至寡婦、孕婦、殘缺、貓、狗統統都是不祥之物,新娘子遮面的紅蓋頭一路擋煞,一於冇眼睇最安全!有些地方還要男方娶親隊員手拿紅氈子將花轎遮着「避邪」。那頭麒麟則是辟邪神獸,麒麟圍轎舞一出就能潔淨驅除依附邪靈,再出動「童子拜轎門」以茶酒在轎門各處供奉,用「細路仔唔識世界」過橋,叫鬼神讓路!最後新娘面上的「紅蓋頭」紅布,便由「專利持有人」,即佢老公在祠堂列祖列宗面前挑下,繼而在她頭上以紙扇敲三下,正式入門!在「大清律例」上,咁就已經完成結婚儀式。以後做牛做馬,還是深入侯門則是後話!
客家傳統婚禮真人騷
作為坑口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活動之「鄉村風俗及傳統文化展覽暨綜合表演」的一部份,將有兩對新人在商場舞台上、律師面前註冊成婚,其中俞錦光與劉芸花這對新人還會跟足傳統儀式,由唱客家山歌開始、舞麒麟伴着八音客家儀仗樂隊、大紅花轎迎親,並以舞台作祠堂,在祖先神前以客家話演示快將失傳的「告祖」和「祝章」儀式。完成花轎迎親、過門及拜堂結婚三部曲。
日期:5月20日(下午3時半至4時半)
地點:東港城商場
520老圍文化日
原來荃灣老圍村雖然都是客家村,但傳統客家婚俗幾已失傳,「520老圍文化日」搞手May就親訪坑口村長,拍低村長們所唱的山歌和「祝章」,移植返去客家老圍供大家欣賞,還有一場連大妗姐,村長都出動的客家婚禮。佢會重現老圍村正月十五子時的「添丁點燈」傳統及從村口牌坊至小巴總站的老圍路兩旁,繪上長400米的壁畫……
日期:5月20日(下午2至6時)
查詢:93244434(圍圈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