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校 - 陳也

母 校 - 陳也

報道勇敢、慈愛、堅強的媽媽的新聞讓人好生感動,如果其他平凡媽媽把這些母親當作「行家」,母親節當天,大概會跟孩子少來磨擦,嘗試在這一天,僅僅的一天吧,不要跟孩子吵架生事。可是,做母親的,總是用自己認定的方式着緊孩子,像那位跟兒子鬧翻的媽媽,母親節當晚,四出尋找離家的孩兒,凌晨五點,終於在網吧逮着十五歲的兒子。老媽惶恐一夜所有怨氣霎時爆炸,一五一十邊走邊數兒子的種種不是。猛一回頭,兒子又試冇影,哎喲,莫非抵受不住責備,憤而跳海去了?老母心慌腳軟得急急報警。警方趕到碼頭附近,在石柱後「起回」瑟縮的男孩。新聞圖文拍到不發一言兩眼空洞個頭比老媽還要高的兒子,被愁眉不展的老媽緊緊扣住手臂,背景還見到為救人撲空的消防員。勞師動眾的「鬧劇」,歡喜寃家式收場,沒有搞出人命,母子平安,突發記者做不成這件差一點便是頭條的題材,比兩母子更安樂地舒一口氣。
孩子做錯嗎?當然有錯,老媽有錯嗎?沒有錯也不能口不擇言罵不離口嘛。作為讀者的我,因為不是「作為教育機構」(例如中大),看着那隻扣住兒子臂彎的母親的手,深深感悟,孩子再壞,母親誓必不會把手甩開,關門落閘,向門外喊話,為了懲戒任性和目無尊長的你,從此以後,不許回來!孩子鬧事,母親跟校方同樣扯火,而分別則在於,後者一腳踢個衰仔落海你死你事唔好損壞校譽,確定他沒頂後才寫報告call白車。母校一詞,係時候重新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