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眺望:上船 - 方卓如

國金眺望:上船 - 方卓如

平日穿戴整齊的投資銀行家,一旦下海,投身私募基金行業,是另外一個世界。
當鬼佬的私募是將上市公司私有化,中港的私募卻是把私人公司上市化。不同的玩法,投資銀行家要重新適應。以前見的公司是賺大錢,決定將哪一截斬件上市。現在面前的公司,有新有舊,有老有嫩。要揀中明日之星,幾考眼光。以前是擺上枱面,將數字計來計去。現在要真正認識行業,要睇通前景,要摸透老總心態。同樣是找項目,但需要的是另一種skillset。
趁現在錢多,銀行家還是有極大誘因轉行。帶着一堆銀紙見大陸人,肯定更有信心。拍上這家民企老闆的門,道明來意,遞上公司簡介,單刀直入,找尋合作機會,過程理直氣壯,毋須低聲下氣。
有錢並非大晒,何況民企老闆又並非未見過錢。你肯投,還要說明佔幾多,將來如何街外錢齊齊搵。將來上市套現,老早已經有人敲上門,不再是冧人的絕招殺着。私募家本身的個人口才,與老闆談得是否投契,睇法是否一致,更加煞食。如何𠱁得民企老闆感覺可以同坐一條船,是skillset的最高要求。
沒錯,以前是明買明賣的鋪鋪清。我幫你籌錢,一條龍搞掂,收錢走人。現在反過來,注資入股,空降財務總監,變成一家人。未來兩三年都會朝見口晚見面。能夠說服民企老闆招陌生人入局,是私募家成功破冰與否的最大關鍵。
談價錢,才發覺以前所謂談判技巧,完全未夠班。十倍買回來,將來三十倍上市,連民企老闆都知你必賺無疑。你可以帶來的好處,只有錢。但市面上錢太多,exclusivity又越來越短,民企老闆都懂得迫你拍板。時間緊迫,項目難求,力爭表現,你原來是立足於最不利的位置。
但畢竟,私募才是最接近做生意的金融行業。銀行家做的一切都是processing,太累人。反而carriedinterest這名字改得不錯,私募民企同坐一條船,大家都carry同樣的interest。
方卓如網址:fongcheukyu.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