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也有「情色文藝」,除了荷蘭漢學家高羅佩向歐洲推介的《秘戲圖》,外國人只對春宮畫有興趣,中國的情色文學,似乎三百年來沒有什麼人翻譯。
因為翻譯起來,困難重重。中國沒有「造愛」(MakeLove)這個概念。只有「交合」(Intercouse)。中國的儒家,壓抑性慾,佛家不提性慾,只有道家,因為東漢之後,熱衷於房中術,研究性慾,卻又把男女之間這回事,局限在「採陰補陽」的功利主義。中國人對於性,如果不刻意打壓的話,就是講實用。研究陰陽五行的採補,對身體好。
西洋人的性慾講享樂(Pleasure),道家中國的性慾講健康,而且以男人的感受為優先。中國的情色文獻,很難譯成外文,因為一旦跟道家的理論掛上了號,外國人會很糊塗。
研究女人在床上的反應,在漢朝,已經能把女人叫床,分為「五音」。哪五音呢?「一曰喉息,二曰喘息,三曰累哀,四曰吙,五曰嚙。審察五音,以知其心,審察八動,以知其所樂所通。」
兩千年前,中國人已經像觀鳥一樣,對女性的性反應有科學的觀察。喉息,就是從喉嚨發出的怪響;喘息,是急促地喘氣。「累哀」是最為神來的形容,就是痛苦的哀鳴,說不定還夾雜着求饒。「吙」,有點深奧,是什麼呢?是一種像風爐一樣的抽氣聲音。只有「嚙」,最為現代男女熟悉,就是狂野起來,女方不管三七二十一,在男人肩頭身上,張嘴就咬,一面亂咬,一面發出哭笑難辨的悶哼,就叫做「嚙」。
這五種聲,還可以分辨,但除了「五音」,女人反應,還有「五氣」:「面上赤起,眉靨乍生,心氣至也。眼光涎瀝,斜視送情,肝氣至也。低頭不語,鼻中涕出,肺氣至也。交頸相偎,其身自動,脾氣至也。玉戶開張,瓊液浸潤,腎氣至也。五氣俱全,男子方與之合,而行九淺一深之法,則情洽意美矣。」
這五氣,如何跟心肝脾肺腎各自對稱?不知學西醫的朋友,怎樣解釋。從陰陽五行,不但可以看風水、辨氣色,還可以評估性活動。下次不要對一個女子說:「你發脾氣了」,因為原來脾氣是性反應的一種,這句話,構成「性騷擾」。
倪匡的文字,比起「你最想跟哪一種動物造愛」,層次優美,閣下認為「淫褻」?這可是祖國的文化遺產。中國道家的情色文獻,比孔老二有趣得多,萬人吟誦《道德經》,什麼老子莊子,香港的青少年,哪裏聽得進去──不像閣下,您才二十一歲,看見今天這個專欄,就眼亮心跳一氣呵成地讀完了,還笑呢,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