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10年百人誌<br>交友空間日益萎縮 同志:魚塘月色不見了

回歸10年百人誌
交友空間日益萎縮 同志:魚塘月色不見了

11點,熄燈!修頓球場的波牛歸家,男同志接力登場。百多人進佔看台,遙望着對面的「魚塘」(公廁),坐着、躺下,在星月下無拘束的「釣魚」(識朋友)、談心。經歷過這段「同志盛世」的Kevin幽幽說,這10年,「魚塘」裝修、衞道團體打壓,同志們公共空間不斷萎縮。基吧、同志桑拿、交友網站確如雨後春筍,但失去了無拘無束的魚塘,「魚兒」再難覓得細水長流的愛情。 記者:雷子樂

到97換了國旗,同志生態也起了驚變。Kevin說最大變化,莫過於政府大舉翻新各區公廁,有意無意地鏟平了同志的樂土。烏燈黑火的公廁外、昏昏暗暗的公園裏,從前晚晚9時至翌日凌晨3時,男同志總川流不息,在魚塘外談天說地,遇上心儀對象就發展下去,魚塘撮合了無數的同志戀人。
回歸後,政府在魚塘外加裝大光燈,「我哋係寧畀人知莫畀人見,咁搞法仲點有人敢嚟。」公廁的室內設計也「大執位」,「以前係一條走廊兩邊廁格,大家可以對望談心,𠵱家間隔改咗,冇咗走廊,廁格唔係門口對門口,冇晒eye-contact(眼神接觸)啦!」93年修頓球場、九龍城侯王道公廁、金鐘萬茂里斜路的同志社群,已隨風化為他們的集體回憶。

經濟衰退同志吧劈價

因為打壓,變得商業。Kevin帶記者來到佐敦一幢毫不起眼的舊唐樓,全幢五層都是同志桑拿,「1樓係接待處、2樓係休息室、再上係浴室……」。老馬識途,他如數家珍的念出一串同志桑拿、基吧的名字。這10年,同志蒲點多的是,但商業味處處。「上到嚟心態唔同咗囉。畀得錢,個個只係想搵sexpartner,愛情?難啲啦!」
公共空間萎縮,惟有寄情虛擬角度。Kevin不愛網上交友,嫌網名可隨意更改,沒安全感。「唔似係魚塘面對面,見得多都feel到佢好唔好啦!」他笑說,曾有同志約了多名網友在柴灣不同的街口相見,「佢坐住部的士,逐條街兜,睇啱邊個,就即刻拉人上車。」
同志生活,也是社會縮影。回歸後經濟衰退,同志吧、桑拿全線劈價,「97前落吧要500蚊,𠵱家200蚊搞掂啦;以前去桑拿收成150元,𠵱家最平58蚊,又包按摩、包推油」。同志書店(提供「基片」影帶那種),也被老翻、BT「打殘」。
大家開始北上尋歡,一條龍的同志酒吧、的士高、桑拿、書店盡在深圳,「聽聞老闆以前喺香港做」。24小時通關後,Kevin身邊好友也會北上包仔,「網上流傳深圳有條怨婦街(聚居被香港男同志包養的內地男子)」。「基鴨」面對「外勞」入侵,要劈價求存,97前肉金1,500元,97後500元有交易,價格還在下滑中,「仲要有埋按摩、香薰呢啲vaule-added嘢呀」。
最令Kevin感慨是,97前圈內不乏探討同志文化、權益的「同志運動」;今天只餘下搞行山、游水團等「同志活動」。從網上留言,已可掌握到同志的品味,「通常一個留言,有(鹹)相嘅有幾千人睇,標題有「性」字有500人睇,如果講人權、講預防愛滋病,有150人睇都算多」。
回歸後,Kevin跟「朋友仔」結束了7年情,是因了解而分開,「佢比較喜歡生意人,我唔係呢種人。」再見也是朋友,「佢搵到新男友啦,做生意嘅,大家見番面佢坐Benz,我搭巴士。」有點酸溜溜,也是甜絲絲。分手後他拍過數次散拖,但再沒想過要「成家立室」,「收入都唔穩定,自然唔諗住keep人」。

「以前嘅社會包容好多」

Kevin年逾半百,15歲時被「uncle」「啓蒙」,接受了自己的性傾向。回望過去10年,對他傷害最深的,是明光社在05年在報章刊登廣告,反對政府就性傾向歧視立法。回首半生經歷,憶起魚塘月色,想到從前公眾對同志的親密舉動最多只假裝看不見,今天竟有團體明刀明槍的反對同性戀……他有感而發:「𠵱家反對嘅人越來越惡,自以為代表真理,都係以前嘅香港社會,對同志包容好多!」
回歸10年倒數46日

兩同志在中環威靈頓街公廁內對望。基民抱怨公廁改間隔後,「『釣魚』(識朋友)冇晒eye-contact(眼神接觸)。」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