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日收到一份文學刊物,叫做《香港文學》,以前未睇過。問秘書係邊個寄來嘅,答案係理事長L。理事長L真有心,久唔久就寄書嚟,等左丁山有機會閱讀佢哋會長池田大作嘅作品。
理事長L四十幾年前以交換生身份自日本到香港留學,喺新亞書院經濟系畢業,學曉咗廣東話,跟住留港工作,為池田大作會長服務,後來仲改用中文名字,廣東話好過唔少人,信徒仲以為佢係香港人㖭,大家去九龍塘界限街近窩打老道,就會見到理事長L嘅辦公地方。饒宗頤教授以前辦八十歲書畫展,就係在此宏偉會所舉行。理事長L附來函云:「是期月刊第四至第九頁刊載了中國國寶級學術大師饒宗頤教授、池田大作國際創價學會會長及孫立川博士題為「文化與藝術之旅」之鼎談。是次鼎談經過兩年多的籌備,終於在今年五月開始於《香港文學》月刊及日文雜誌《潮》月刊同步刊登,預算為期一年……」
有此原因,唔怪得理事長L惠贈《香港文學》二○○七年五月號,仲話明以後陸續送嚟。既然收到,當然睇吓,原來總編輯係不時見面嘅陶然,內容十分豐富,除饒、池田、孫三人鼎談之外,有「散文大展」,內有余光中《拜冰之旅》,劉紹銘《白先勇的Baby》,王良和《你為甚麼來到這裡剃鬚呢?》,黃仁逵《萬歲.巴基斯坦》,葉輝《閒到心閒始是閒》……等等二十位名家文章,又有「世紀詩群」,刊出洛夫、關夢南、蔡炎培、萍兒、曾心等人之新詩,有「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2007.囗弦小輯。」
唉吔,內容咁豐富,一時之間睇唔晒。純文學刊物喺香港素來唔賣得,知音者少,故此香港小說家、詩人、散文家等等好難搵到園地發表作品,可惜也。呢本《香港文學》創刊於一九八五年一月,至今二十二年仍可生存,算係奇蹟。以前見到總編輯陶然,未聽過佢講述支撐一本文學刊物之苦,正是默默耕耘,不求名利之輩。有為之大學生讀《香港文學》,好過花時間去睇學生報情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