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權運動輸給政府「167」

居權運動輸給政府「167」

香港的社會運動從來贏的少、輸的多,居港權也不例外;第一仗,就輸給政府的「167」。當年多少人害怕蜂擁來港的內地人會爭奪資源,令教育醫療制度瓦解,力抗港人內地子女來港團聚。仇恨燃起了入境處那場熊熊烈火;至今無人能解釋,那個火頭是釋法,還是無從稽考的167。一直協助爭取居港權者的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幹事孔令瑜回望前事,覺得港人依舊自私,愛的,仍然只是大陸人的錢。

「港人淨係要大陸人嘅錢」

回歸前居港權問題已引起關注,不少港人內地子女一早偷渡來港,7月3日當天湧到入境處登記。在終審法院判決後,政府為釋法尋求理據,交由統計處進行調查,99年統計處公布根據終審法院的判決,將有167萬人享有居港權。有人相信政府的數據,也有人批評政府的手段變相催化港人對內地人的歧視。
「香港人,淨係要大陸人嘅錢,但就唔畀人哋嚟,你睇吓近排自由行同埋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就知,呢啲係咩邏輯?點解可以咁分裂?我覺得香港人無喺呢件事度反省到啲乜。」孔令瑜失望,但沒有放棄,「不過社會運動,無邊場會贏,中間轉化到一啲人,對社會唔同嘅睇法都係勝利。」
同樣與爭居權者站在一起的甘浩望神父,至今對釋法仍然憤憤不平,「政府只要達到目的,根本唔會理個方法道德唔道德。」但他樂觀地認為,居權問題只要再多兩年就可以解決,「我估已經有多過三分一人攞到身份證,三分一人放棄,三分一人仍然爭取緊。」他相信當年有15,000人爭取居港權,現時只剩下約6,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