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基金推動社區和諧<br>撥款供舉辦活動 消除各階層歧見

蘋果基金推動社區和諧
撥款供舉辦活動 消除各階層歧見

一件兒時玩意、一張心意卡、一隻愛心糭,串連起社區老中青不同層面人士。「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山景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連同區內不同社會服務機構,舉辦「鄰舍和睦顯愛心」活動,透過互動學習坊,讓來自不同背景的服務對象消除歧見,拼砌出和諧社區圖像。此活動得到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撥款10,000元支持。

活動頭炮由鄰舍輔導會屯門區綜合康齡服務中心的長者帶領,教授三件兒時玩意,包括荷蘭水蓋、布公仔和麵粉公仔。

老幼傷健打成一片

其中一名「導師」鍾群英婆婆(68歲),與其餘四名長者經一個月籌備和苦練始敢「開班授徒」。她直認首度與不同層面的社區人士同場接觸,感覺新鮮,「起初以為佢哋(智障者)好鈍,但係教落,其實都好聰明,唔係咁難相處。」
在鄰桌的72歲程秀珊婆婆也有同感:「只要耐心教佢哋,步驟慢啲,復康人士同智障人士同其他人冇分別。」程婆婆笑言,透過接觸年輕人,反而令她得益,「喺佢哋身上,我哋老一輩重學到新潮嘢。」
是次揀選的兒時玩意全是大眾化和「易上手」,46歲的家庭主婦阿蘭讚不絕口,「呢啲玩意令我哋勾起童年回憶,其實老人家都可以好精靈,動作甚至敏捷過後生仔。」阿蘭不諱言,以往對智障及精神病康復者存在歧視,「以前去茶樓飲茶都唔敢同枱一齊坐,𠵱家接觸多咗,覺得佢哋都好友善、好有禮貌,唔會對佢哋咁抗拒。」
接觸兒時玩意感覺很新奇的17歲Steller,已對長者「慢手慢腳」的形象改觀,「以前覺得佢哋好『論盡』,今次見佢哋教整小玩意動作快,反而我跟唔上。」她認為今次活動能帶出社區共融訊息,透過互相學習、互相欣賞,老幼傷健打成一片。

提升參與者自信心

構思這項「鄰舍和睦顯愛心」活動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山景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支援服務隊主任劉慶珠表示,整個活動最困難之處在於聯絡區內不同社會服務單位。活動共分四個學習坊和一個社區服務日,學習坊由5月開始,透過由長者、青少年、弱勢家庭、智障及精神病康復者的互動學習坊,互相教導兒時玩意、心意卡、手工藝及包糭,提升各人自信心外,更能消除雙方的偏見與歧視。另透過六月份的服務日,將愛心糭派送到獨居長者家中,作為活動的閉幕曲。

次季計劃快將截止申請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每年分四季接受社會服務機構提交計劃書,以舉辦創新及有助弱勢社群的服務計劃,基金經審批後會撥款讓機構推行有關計劃。本年度第二季服務計劃的截止申請日期為5月25日。
機構可將基金申請表連同簡而清晰的計劃書,郵寄至本基金辦事處。為使基金申請格式統一,方便委員參閱,請按照基金申請表的格式以電腦填寫,請勿自行更改格式。如需要申請表的電腦複本(wordfile),請致電29908688向基金職員索取。郵寄地址為將軍澳工業邨西駿盈街8號「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另一兒時玩意麵粉公仔深得年輕人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