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政策終獲放寬,中國銀監會昨日發布新通知,將QDII的投資範圍擴大至境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及其結構性產品,惟境外投資管理人必須為已經與中銀監簽訂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的監管機構所認可。由於現時只有香港證監會與中銀監簽訂備忘錄,換言之,香港最先受惠於放寬QDII新政策。
【本報訊】由於市場預期大藍籌會是QDII的海外投資對象,重磅股昨晚在外圍飆升,截至本港時間昨晚11時,滙控(005)在美國預託證券(ADR)折算報148元,較港收市升3元或2.1%,而中移動(941)ADR報74.4元,較港收市高3.45元或4.86%。按此計算,兩者已可推高恒指239點。
銀監會頒布《關於調整商業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境外投資範圍的通知》,進一步放寬銀行代客境外理財的投資範圍,其中投放於股票類的資金,不得超過單個理財產品資產淨值的50%(組合內單隻股票佔比不逾5%),換言之,非保本投資佔比最多為一半。
通知又規定,QDII產品涉及的股票及結構性產品,最低入場費為30萬元人民幣,較現時只投資於定息工具的QDII產品,普遍為5萬元人民幣或8000美元(6.2萬元),門檻較高。截至去年底,獲香港證監會認可的單位信託及互惠基金共1973隻,當中包括歐、美、亞洲及中港等股票基金組合。
目前內地已批出的QDII投資額度,約140億美元,但市場人士指出,原來產品只准涉足定息工具或指數,因屬保本性質,平均回報只有5至7%,但人民幣持續升值,已抵銷回報所得,減低內地居民認購興趣,相信新措施有助提高回報,增強投資吸引力。
紓緩人民幣升值壓力
署理財政司司長葉澍堃表示,新措施是對《「十一五」與香港發展》峰會專題小組建議的切實回應,為本港銀行金融界帶來更多商機優勢和兩地合作機會。證監會主席方正亦說,公布令內地投資者可涉足本港更廣泛投資產品,本港的資產管理業亦可因此受惠。
金管局副總裁彭醒棠認為,放寬QDII有助進一步紓緩人民幣升值壓力,投資範圍擴大至包括港股組合,不排除會縮窄A、H股股價差距,但QDII只能投資於股票組合,而單一股份才較易發揮套戥作用,故新措施能否有助套戥效益,仍待觀察。他說,目前內地已批出的QDII額度尚未用罄,若投資者反應良好,不排除內地會隨時檢討並上調額度。
料首選買中資股
恒生銀行(011)副董事長柯清輝說,擴大投資範圍肯定有助提高QDII回報,並促進銷售,該行會因應市場需要研究相關產品。
大和證券預期,新政策只會對港股產生短期的即時情緒反應,但部份港股包括中移動、中國電信(728)、中石油(857)、神華能源(1088)、聯想(992)、東風(489)、駿威(203)及港交所(388)會是QDII有興趣投資的對象。
雖然中銀監昨日才公布《通知》,但中國銀行(3988)早於4月中,已獲中銀監核准,募集人民幣兌換美元並投資於開放式股票基金、美元固定收益和貨幣市場的QDII產品,募集淨認購額為7.94億元人民幣。
銀監會放寬QDII最新條件
(1)所投資的股票應是境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2)投資股票的資金不得超過單個理財產品總資產淨值的50%,單隻股票比重不得超過5%
(3)單一客戶銷售金額門檻不得低於30萬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
(4)客戶應具備相應股票投資經驗
(5)境外投資管理人應為中國銀監會已簽訂QDII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所認可的機構,現時只有香港證監會合乎資格
(6)商業銀行應選擇諒解備忘錄的境外監管機構(即香港證監會)監管的股票市場進行股票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