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名著「天龍八部」中,姑蘇慕容最擅長「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周三猶他爵士就以此招,向以「小球」快攻戰術擊潰小馬晉級的勇士還以顏色,實行「以快打快」。結果戰至加時,爵士卒以127:117再度獲勝,現以總場數2:0領先。賴恩
面對擅於策動快攻、兼是常規賽得分能力第2強的勇士(平均得106.54分),爵士教練史龍重新起用今季表現未如理想的「AK47」卡利倫高,再配合布沙及奧古,在強化內線之時,也憑着搶籃板的優勢「以快打快」,結果成功為爵士帶來兩場的領先優勢,其成功可歸納為以下3點:
1.控制籃板
要打快攻,先有籃板。爵士深明此道,故以保護籃板為防守首要任務,派遣3支巨柱:中鋒奧古、前鋒布沙及卡里倫高,緊守着禁區,只要勇士射失球,籃板十居其九落入爵士手中;因此勇士在近兩戰的搶籃板球數字以68:114,遠遠落後於爵士。沒有籃板,何來快球?難怪勇士首戰在快攻上只取得19分,低於其常規賽的平均快攻得分19.2。今戰情況更糟,勇士全場僅得12分快攻得分。
2.以快打快
大多數球迷都認為爵士只擅長半場陣地戰,在快攻上必定被以「小球」戰術見稱的勇士「食住」。但事實剛好相反,爵士在近兩場的快攻得分以38:31壓倒勇士,可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箇中玄機是,爵士兩場共搶下了39個進攻籃板,相反勇士只得27個。
3.內線稱霸
勇士正選無一人身高逾6呎9吋,雖然速度上佔優,但內線攻守力量卻遠不如爵士。尤其大前鋒布沙風格硬朗,而且身手靈活,勇士陣中無人能抵禦其籃底下的強攻,加上奧古、卡利倫高及夏培寧的支援,合力助爵士在近兩戰的內線得分以108:82擊倒勇士。
除戰術運用得宜,今仗後備費沙也成為了爵士的另一致勝關鍵。他於加時賽射入的關鍵3分球,終為爵士取勝奠下基石。處於落後兩場劣勢的勇士,將於周五重返主場與爵士上演次圈關鍵的第3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