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當選下一屆法國總統,性格又如此霸道囂張,可想未來五年,名字將會頻密於全世界見報,與布殊和普京咁高咁大,演出全武行《三國演義》。照現在的形勢看,香港報界譯作「薩爾科齊」是勢在必行了,樂觀的說法是大局已定,悲觀的興嘆是大勢已去,與對選舉成績的感想倒是一致的。我比較不介意「齊」,它很含蓄巧妙地反映了名字主人一種「齊天大聖」的氣質,雖然zy準確的粵語發音,不是「斯」就是哪壺不開提哪壺的「慈」。然而整個譯名除了第一個字,其實都不能在廣東口腔安身立命,無謂在這個骨節眼斤斤計較。作為方言地圖上的粵語橋頭堡,香港早已棄械失守,我們貪便宜的舌頭北上尋歡次數太多,普通話講得再鶴立雞群,久而久之腔調也帶點油滑,深信只要含糊地把音律的駕駛盤稍稍向左右轉一轉,就能於神州大地盡情奔馳。
我的眼中釘,是那個夾在中間無所事事的「爾」,團體大合照企圖搶鏡的攝石人,面皮比腳板的繭還厚。完全不是因為擔心它提供九唔搭八的「溫柔爾雅」色彩,為即將起霸的暴君塗脂抹粉,而是於翻譯外國名字的神聖時刻,約定俗成隨R挺身而出的這個字,在法語國度根本沒有戥腳的資格。排第十八位的英文字母,在法蘭西一直卡在喉嚨,最佳示範莫如EdithPiaf的晚期名曲《我什麼也不後悔》,反反覆覆的rienderien,公告天下「爾」是捲舌承受不了的輕。薩爾科齊的「薩」之所以比「沙」貼切,因為不帶留戀的尾音,像緊急煞車令人的心離一離,正好包含原文R發音的效果。你的電腦假如有內置的無線上網功能,還需要另外花幾百蚊買配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