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胰腺癌的黃菊在4月底急急由上海趕回北京,名義上是到北京接受治療,但顯然另有內情。如果上海的醫療水平、醫療設備不如北京,他去年就會留在北京就醫,不須返其「老巢」治療。英國《泰晤士報》網絡及本港鳳凰衞視昨日先後報道黃菊病逝的消息,雖然後來遭北京官方否認,但黃菊病重則是事實,他帶病趕回北京,相信與其個人處境微妙及後事安排有關。
喪禮規格顯示地位
雖然中共中央早在1991年就發出通告,要求黨和國家高級幹部逝世後喪事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不舉行追悼會,但治喪規格,包括是否發訃告、公布治喪委員會名單、舉行追悼會等,仍視乎領導人的實際地位而有所不同。鄧小平、胡耀邦病逝時舉行國葬,中央先發訃告,再舉行隆重的追悼會,而陳雲、楊尚昆等則未舉行追悼會。
現任的政治局常委是否出席已故領導人遺體告別儀式,並慰問其遺屬,已成為外界觀察已故領導人地位、影響力的焦點之一。中共元老薄一波年初舉殯規格甚高,除黃菊之外的政治局常委都出席,顯示薄一波之子薄熙來仍可享受父蔭。
自1980年代以來,在任時病逝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有四人,包括當時身兼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廖承志(1983年6月)、謝非(1999年10月),天津市委書記譚紹文(1993年2月),被鄧小平革除中共總書記職務的胡耀邦(1989年4月)。其中,謝非病逝於廣州,中央只委託國家副主席胡錦濤南下出席其遺體告別儀式,喪禮規格遠不如在北京舉殯的其他國家領導人。
方便胡溫赴喪慰問
黃菊萬一在上海因病情惡化而逝世,中央政治局委員集體南下出席其喪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喪禮規格極可能要降低,外界對其家人及上海幫的不利猜測勢必加劇。相反,如果喪禮在北京舉行,胡錦濤、溫家寶依常規要慰問黃菊的家人,相關鏡頭是上海幫及黃家所需要的。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