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市場(上) - 鄧達智

跳蚤市場(上) - 鄧達智

真正接觸跳蚤市場不是在倫敦,巴黎等等擁有世上馳名FleaMarket的大都會,而是比利時靠近荷蘭的小城Liege。
那是很多年前第一次到歐洲,落腳點是荷蘭南部馬城(Maastricht)。週末清晨,舅舅着我跟隨到比利時,當地一個「地攤市場」有鮮魚活雞發售,粵人對吃始終有根深蒂固的執着,縱使在歐洲落地生根有年。Liege不大,古老俊逸,Flemish建築樸實深沉,似林布蘭的油畫。週末市場沿着河邊開過去,延綿大概一公里,從食物到書畫到家具到衣物,包羅萬有;讓舅舅先回荷蘭,自己自由自在一檔一檔看下去,享受了一天當地難得陽光燦爛的六月好時光,買了一些大概四、五十年代的老式襯衫,舊牛皮行李箱;自此對泛黃的白色純棉別貝殼紐扣小小企領恤衫擁有特別的偏愛。企領並非領型設計,戰前年代的恤衫仍需別上一片附加領,之後的Versace及Armani男裝嶄露頭角,這款小企領居功不小。
那是一個跳蚤市場並未像八、九十年代之後成為一種時尚的歲月,賣主一般平日另有正職,來到週末開個小檔將家中久藏或從另一些批發市場搜羅得來仍然狀態鮮明的東西拿到攤檔,不一定以生意為目標,鄰檔的主人及買家甚至只看不買的群眾都是他們聊好一會天的朋友。價錢相當便宜,較似開個Garage買賣派對;平和而歡愉。
隨後在巴黎,在倫敦碰上的跳蚤市場都較商業化都人頭湧湧,再難遇上Liege河邊市場的氣質。
在倫敦上課的日子也曾愛逛Camden市場,自己住在NottingHill比較偏愛擲石之遙的PortoBelloMarket。那市場分開幾部份,從山坡上走下來那段以古董銀器,瓷器,油畫,地氈為主。山腳是菜市場,來自中美洲的黑人移民集中地,菜蔬有大型香蕉在內起碼十種不同蕉類,我們極愛的芋頭,番薯;道地Cockney賣的鰻魚啫喱是我的偏愛。不過至愛還是又古老又Camp的Electric戲院,無眠的夜,十一時之後,兩鎊十五便士兩套經典電影成了我生活的重要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