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股市長假後今日重開,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昨就滬深300指數期貨合約,及交易所規則作公開諮詢,諮詢期在本周五結束。據《上海證券報》引述一名接近監管機構人士稱,中國證監會可能在本月發放首批金融期貨交易許可證,市場期待已久的滬深300指數期貨,則可能在6月底至7月初推出。由於大型基金早已在市場逐步吸納重磅指數成份股,以備在期貨市場套利,近日已不斷有證券界指出,指數期貨正式推出日,便是股市大幅調整之時。
該消息人士說,若到7月股指期貨仍未能面世,推出日期將押後到明年,因為隨着10月份中共召開十七大會議,管理層不希望在會議臨近召開或召開期間,推出重大政策,令證券市場出現震動。
模式類似恒指期貨
滬深300指數是由上海及深圳300隻A股成份股組成,覆蓋率約60%,自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9月成立以來,已有180家機構希望獲得交易權的申請,而首批10家經紀公司名單有望本月批出。
滬深300指數期貨合約的交易模式及每張合約金額,都與本港恒指期貨合約類近,都是較現貨市場早開及晚收15分鐘,合約金額約100萬元人民幣一張,而且同時設大戶持倉報告及持倉限額,但由於內地目前仍實施10%漲跌停板機制,故指數期貨亦沿用10%漲跌停板制度。
交易所為防止出現混亂及過度投機,將規定實行客戶套期保值額度審批,交易量不得超出審批額度,一個客戶雖可在多個經紀處開戶,但只能用同一個客戶號碼交易。
可加孖展額強制減倉
另外,交易所將實施風險警示制度,如要求會員及客戶報告情況,提高孖展額甚至進行強制減倉。在出現漲跌停板單邊無連續報價,或市場風險明顯增大的情況下,將當日漲跌停板價格申報的未成交平倉盤,以當日漲跌停板價格與該合約淨持倉有盈利的客戶,按持倉比例自動撮合成交,將整個市場的持倉量降低。若情況未改善,交易所董事局可調整開收市時間、暫停交易(最多3日)、調整漲跌停板幅度等措施,停市超過3日則須中國證監會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