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革命 薩爾科齊贏大選<br>推翻最高工時 實施多勞多得

法國革命 薩爾科齊贏大選
推翻最高工時 實施多勞多得

法國總統大選昨天(周日)第二輪投票,4,450萬選民在票箱對選右派薩爾科齊(NicolasSarkozy)還是選左派羅亞爾作出抉擇。香港時間今晨2時投票結束後公布的初步結果顯示,薩爾科齊得票53%,當選總統。羅亞爾得票47%。羅亞爾隨即承認落敗。在巴黎一個音樂廳等候結果的薩爾科齊支持者,得知薩爾科齊勝券在握後都歡呼,高喊「我們贏了」。薩爾科齊在未來五年將掀起一場法國革命,跟福利社會老模式決裂。

法國選民都深知今次大選影響重大,第一輪投票率已高達84%,昨天第二輪投票至下午5時已達75.11%,是法國自1965年以來最高的投票率。南特市(Nantes)退休選民倫敦說:「我們希望今次選舉帶來新東西,我們都知道不能這樣下去。」52歲巴黎市郊清潔女工達萊說,她投薩爾科齊一票,因為「我們都需要大轉變,人們需要回去工作。」
法國的確「不能這樣下去」了。在昨天大選日,法國藍、白、紅國旗飄揚,象徵自由、平等和博愛,右派重自由,左派重平等博愛。戰後兩派平分春色,法國政治中間落墨,推行「社會模式」(socialmodel),追求自由企業資本主義之餘,也強調勞工保障和社會安全網。這種模式一度為法國帶來穩定,但久而久之,法國卻失掉往日光榮的鑰匙──經濟增長。
今天,法國勞工保障和社會安全網已拖垮法國經濟。左派社會黨10年前推出的每周35小時工時,原意是讓法國面對高失業率時分享就業機會,描繪出來更好的圖騰是法國人可以有更多時間享受生活。但工時短又有最低工資,裏裏外外的資本家都不願做儍瓜,在全球化下,寧願將生產線搬到東歐,寧願聘用臨時工。
結果,受傷害的是法國經濟,經濟增長停滯不前,連續五年徘徊在1.5%;受累的是法國人,失業率高企8%以上。法國風光不再,當德國已從統一的經濟代價中復蘇過來,法國經濟如死水一泓,不論中產青年或窮青年人都寧可到英國求出路。

「薩爾科齊會令法國翻天覆地」

今次大選,是到了法國變革的時刻,這比起選出首位女總統更茲事體大。面對變革的時刻,53歲的羅亞爾保守傳統左派的一套:增加最低工資和加稅。說變,等於沒變。法國選民Roger就說:「羅亞爾政綱一大堆,騙人居多。」
52歲人民運動聯盟候選人薩爾科齊,面對法國根深柢固的問題,高呼要跟過去「決裂」,提出削減公務員人手減公債,強調減稅以促進投資和消費,雖然他還沒有提出廢掉每周工作35小時,但主張讓法國人可以自由工作長些時間,多勞多得。他的上台百日綱領,就包括立法令超時工資免稅、減稅4%方案,以及規定壟斷性公營公司必須在罷工時維持最低服務,以降低工會打罷工牌的威力。
多少年來,法國人都說享受生活,吃一頓晚餐,是兩小時。薩爾科齊要多勞多得,要改變最低工資、最高工時的法規,對法國社會文化來說,無異於一次法國革命。美國《新聞周刊》指法國需要一次法國革命,英國《觀察家報》就說薩爾科齊會掀起一場法國革命,連法國右派《費加羅報》社論主筆里烏福也說:「如果薩爾科齊有意志和能力將政策落實,他會令法國翻天覆地。」
但法國革命會流血。不只守舊制度既得利益者會激烈反對,摒棄社會模式走「美式資本主義」,更是驕傲的法國人難容的,薩爾科齊的法國革命必然會遇到巨大反彈,社會必然顯現動盪。
選他還是選她,選革命還是選故步自封,法國選民昨天作出選擇。圖爾大學(UniversityofTours)政治教授羅伊更一語中的,薩爾科齊革命能否成功上台100天是關鍵:「如果人們最後多了錢,快速多了購買力,改革就可行下去,但如失業率上升,就會有很大的社會問題。這是一場大賭博。」
法新社/美聯社/美國《洛杉磯時報》/《新聞周刊》/英國《觀察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