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金句:Canwechangetheworld?No,buthell,wecanalltry.──RupertMurdoch
思哲書枱,有一部小電視機,放置原意,是希望使用電腦上網或工作時候,頭不用動,只要眼珠一轉,能夠接收電視的即時資訊,尤其是本地財經新聞。
基本上,各式各樣新聞資訊當中,財經新聞的時間價值最高。意思是,就只有財經資訊,思哲會願意付費即時接收,其他類型新聞,舉例娛樂消息,或者一般突發新聞,坦白講,我根本無即時知道的必要。
至於外國新聞,電子傳媒未報道,互聯網上,早有各式各樣不同的報道、分析文章,甚或博客評論,而且不一定純粹是文字圖片。例如《WallStreetJournal》記者,亦早已粉墨登場,親自講述新聞內容和自己的睇法。有此現象,只不過是所謂的新媒體時代下,舊媒體例如報紙,作出結構性轉型的某種現象。
當然,媒體轉型另一個體現,總離不開行業併購這條必經之路。近日的焦點,除了NewsCorp收購DowJones,緊接又有Thomson想買Reuters,然後又傳Microsoft希望跟Yahoo!合併,TMT行業一時間戰雲密布,專跟TMT的分析員,這陣子只怕做到手軟。
但,大家若有留意這兩日的財經新聞,其手法,通常喜將兩宗M&A放在一起報道,新舊媒體交集,感覺相當有趣,不過嚴格來說,兩宗M&A性質上南轅北轍,沒甚麼可以比較。
前一宗Microsoft和Yahoo!,關鍵是網上廣告,業務屬平台性質(Platform),其核心競爭力,在於搜尋引擎及開發網上軟件的技術;至於Thomson和Reuters,關鍵是專業財經資訊,業務屬內容性質(Content),其核心競爭力,在於發掘及分析第一手財經資訊的能力。思哲基本的感覺,是Microsoft即使和Yahoo!合併了,對於與Google競爭也不會起甚麼作用,頂多苟延多一會;至於Thomson和Reuters,相信對與Bloomberg競爭可以起一定作用。
說到底,以上兩種業務,都是新媒體時代底下的亮點,誰也不能取代了誰(事實上Reuters或Bloomberg一直跟GoogleFinance合作得相安無事),千萬不要妄想撈過界,專注做好自己本份,其實也是一種優勢,還請本地舊媒體引以為鑑。
案內人隨筆網誌: http://wanszezit.wordpress.com/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