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窄AH股差價<br>夏佳理:擴大QDII

縮窄AH股差價
夏佳理:擴大QDII

內地股市持續創新高,令同時在港滬兩地上市的A+H股,差價不斷擴闊,再度引發市場關注建立A、H股市場套戥機制問題。港交所(388)主席夏佳理表示,在人民幣仍未自由兌換的情況下,惟有靠內地的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渠道,引導內地資金來港投資H股,相信是目前較可行的解決方法。

【本報訊】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去年已就兩地股價差異問題,在其專欄提出討論,指市場分割,會減低市場效率,建議透過三種方法,消除股價差異,包括:(一)容許在另一市場買賣持有相關股份組成的預託憑證,從而實現間接互換股份;(二)設立非牟利公共機構,負責在經滙率調整後的價格出現差距時,進行套戥;(三)讓兩類股份變為可直接互換買賣。財政司司長唐英年也認同,須設立A、H股套戥機制。

內地市場無沽空機制

不過,夏佳理早前在港交所業績報告中表明,有關機制明顯需要兩地市場相互協定,尤其是現在人民幣尚未完全自由兌換,因此,這類機制是否奏效仍存疑問。
他接受訪問時指出,現時內地市場屬「單邊市」,只可買升,並無供淡友買跌的沽空機制或相關產品,令投資者只能靠買入才可賺錢,某程度形成A股升幅較快,與同一公司的H股股價差距越拉越遠。
他指出,現時較可行縮窄兩地股份差價的方法,是擴大QDII的投資範圍,准許直接投資港股,「由於H股較A股平好多,相信可吸引內地資金投入這些H股,自然有助縮窄兩地差價」。

里昂指短期效益不大

里昂證券發表報告,指現時內地股市牛氣沖天,就算開放QDII可投資港股,南下投資的意欲也不大,相信要待內地股市出現大調整後,才有助緩解內地流動性過剩及外滙儲備不斷膨脹的壓力,因此,對本港的效益不會在短期顯現,但長遠有利,尤其對港交所,有助提高交投量。
內地批出的QDII額度約130億美元,但至今只用了約3%,主要由銀行推出代客理財產品。不過,由於其只限於投資債券及票據等固定收益類資產,較內地股市回報數以倍計,QDII產品的吸引力,自然望塵莫及。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早前表示,今年內將調整及擴大QDII投資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