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發現 帶抗藥性大腸桿菌<br>惡菌豬肉內地輸港

全球首次發現 帶抗藥性大腸桿菌
惡菌豬肉內地輸港

【本報訊】本港每日由內地進口大量活豬,廣州一項研究首次發現,內地豬場約三成豬隻樣本含高度抗藥性大腸桿菌,甚至對人類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盤尼西林產生抗藥性,亦是全球首次在健康的食用動物身上,發現帶有新的抗藥基因大腸桿菌。有微生物學家表示,內地豬農濫用抗生素,令豬隻含抗藥性惡菌,港人有機會透過進食及接觸生豬而感染,嚴重者可致敗血症,令治療難度大增。 記者:陳沛冰

廣州南中國農業大學獸醫醫學院的專家05年10月至06年2月,從廣東省及重慶各一個豬場,在豬隻腸臟、豬場內的泥土、飲用水及飼料,抽取160個樣本化驗。

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研究從152個豬隻樣本分離出腸桿菌屬,當中32%是廣譜霉抗藥性大腸桿菌(48個樣本)及其他腸桿菌(1個樣本),該兩種病菌帶有一種新的抗藥基因(rmtB),抗藥程度高,令盤尼西林及四環素等抗生素無效。部份大腸桿菌同時對人類經常用以治療嚴重感染的兩種鏈霉素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其餘八個環境樣本沒有廣譜霉抗藥性大腸桿菌。內地專家稱,今次是全球首次在健康食用動物身上,發現含新抗藥基因的大腸桿菌,對人類健康構成重大問題。
現時本港主要從廣東、浙江、湖南及湖北進口活豬,重慶及四川亦有小量進口。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副總監何栢良表示,市民可透過進食未經煮熟的豬肉,或接觸生豬,「去燒嘢食拮完豬扒冇洗手,或切完生豬污染砧板」而感染惡菌。新的抗藥基因可在細菌之間互相傳播,令其他細菌產生抗藥性,及令更多抗生素失效。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表示,感染抗藥惡菌,令治療難度大增,若抵抗力弱人士染菌,更會導致尿道炎、腎胰炎,甚至敗血症。

當局不抽驗抗藥性

立法會議員李華明表示,當局應了解研究中抽取的豬場有否豬隻供港,他相信供港豬場規管較好。
食環署發言人表示,該署屠房會監察豬隻是否含鏈球菌屬、沙門菌屬,葡萄球菌屬等,但沒抽驗活豬的大腸桿菌及其抗藥性。由於豬肉要煮熟才進食,故亦沒抽取新鮮豬肉作微生物測試。屠房屠宰豬隻時,會將內臟及豬肉分開處理,避免細菌交叉污染,亦會銷毀病豬。發言人提醒市民接觸生肉後必須洗手,將生熟肉類分開處理,避免交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