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先生是武俠小說名宿,亦是對聯文學大家。他編寫的《名聯觀止》兩大冊,收錄古今名家以及無名氏作品千條,內容無所不包,說得上是一本對聯百科辭典。原來羽生先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擔任《新晚報》副刊編輯,開了一個「一日一聯」的小專欄,徵求寫本地風光的妙聯或怪聯。其中入選的作品有:「白日放歌須縱酒/黑燈跳舞好揩油」。另外還有:「赤柱有食兼有住/汀洲無浪復無煙」。
這兩副極見「本地風光」的妙聯,以方言口語顯顏色,風格神似何淡如(1820-?)。「一拳打出眼火/對面睇見牙煙」和「有酒不妨邀月飲/無錢那得食雲吞」二聯,允為此類型作品的經典。五十年代活躍於香港的人,對燈謎、酒令和楹帖這類傳統玩藝,應該不會陌生,不然梁羽生這個光靠外稿的專欄很難維持下去。那時代的香港,八股「餘毒」未消,官員把Nospitting譯成中文告示時,詩興大作,因成:「隨地吐痰乞人憎,罰款千元有可能/傳染肺癆由此起,衞生法例要遵從」。
燈謎和酒令這些雅興,今天已成絕響。《紅樓夢》二十八回見寶玉、薛蟠和蔣玉菡等人行酒令,吩咐「如今要說悲、愁、喜、樂四字,都要說出女兒來,還要註明這四字緣故。」跟着帶頭示範說:「女兒悲,青春已大守空閨/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女兒喜,對鏡晨妝顏色美/女兒樂,鞦韆架上春衫薄。」
其餘各人都如約交了功課,除了薛蟠。他「悲」了半天「悲」不出什麼道理來,最後以「女兒悲,嫁了個男人是烏龜」交卷。最能顯薛公子本色的是說女兒樂:「女兒樂,一根雞巴往裏戳」。他也不理別人笑罵,得意的唱道:「一個蚊子哼哼哼,兩個蒼蠅嗡嗡嗡」。
對聯的風俗倒沒有從我們的社會消失,只是式微而已。代之而起的是「順口溜」。今天若有副刊編輯要步梁羽生後塵,不妨開個「順口溜」專欄。網上說有超過2,060,000條「溜」可合「順口」標準的。「讀書到三更/為了把氣爭/讀書不是病/考試半條命……」,確也聲聲入耳。
讀舊時對子總勾「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可惜孫髯翁的聯子太長了,不易記憶。說來讀舊對聯,有助重溫中國現代史。「垂簾廿餘年,年年割地/尊號十六字,字字欺天」,罵的當然是慈禧。名人題輓,足以「鉤沉」。民初「護國將軍」蔡鍔得青樓女子之助倒袁,成功後寫了兩副對子贈小鳳仙。其一是:「自古佳人多穎悟/從來俠女出風塵」。如果不經蔡將軍品題,後人誰會記掛這位也是「民國女子」的小女子?
胡適(1891-1962)逝世時,我在美國讀書,在《中央日報》和其他刊物看過的輓聯不少,但最見情性的是一位無名氏寫的,可惜我只記得「幾人如我哭先生」一句。《名聯觀止》收胡適輓文多條,偏偏不見此聯,只好嘆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