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風雲第二波(二)進化論 - 畢明(廣告腦作總監/影評人)

互聯網風雲第二波(二)進化論 - 畢明(廣告腦作總監/影評人)

互聯網風雲第一波,七、八年前的事,是個盪氣迴腸的序幕矣,卻被誤會成一次直搗黃龍的數碼革命(digitalrevolution)。革命是群眾的狂歡,通常悲劇收場。
人世間,生活,哪有這麼多革命,沒那麼戲劇,沒那麼浪漫。
其實,撇除什麼唬人科技名詞用語,識嘅就玩死唔識嘅就嚇死,反正相關的、殺出血路的、霎眼嬌的、汰舊換新的新網站新技術新品種勢將繼續層出不窮日日新鮮:pageviews、pop-ups、Flash、Yahoo、Google、Youtube、由domainnamespeculation到searchengineoptimization、個人網站到blog、Flickr、Web2.0、QRCodes,都不重要,紙上談兵的、抽水扮勁的、有宣傳或生意目的的人講到飛天遁地,其實不要怕,祇要信,祇要明,一個最簡單的道理,互聯網是一個新媒體、一個平台。

是媒體,就會進化。進化是需時的,媒體自身的演進、媒體之間的演義,不是由A到B短時間內的一次過完成工程,將是個漫長的過程,沒有人知它將幾時怎樣完善成熟,總之完成歷史任務之前,風起雲湧變化萬千,有待能人異士創造衝擊創造歷史,不斷優化這有機體,你話幾好玩呢。單是報紙這文字、印刷媒體,史載由1605年至今四百多年,經歷過幾許風雨雷電?電台,聲音媒體的加入大眾媒體世界,又天空小說又清談節目又流行音樂;後來電視崛起,audio/visual雙料發揮的媒體,三分廣告天下。文字印刷媒體,又多得印刷技術的進步,由黑白到部份到全彩色印刷,少圖多字到圖文相成雜誌化,抗衡的是電視媒體的影像優勢和現世代傳訊受visualimpact的嬌縱。電視由長篇劇到中篇劇到單元劇,劇集播放時間由每日連續到每星期連續,黃金時段由7時推到9時,篇幅、timing都是進化。
任何新媒體的出現,都被指會殺死現存的媒體,其實,媒體的生態平衡,正如任何生態,進化論殺晒:適者生存。報紙電台電視,誰會淘汰誰不是沒預言過的,結果證明,沒有。還未,權力轉移在所難免。但人是慣性的動物,積習難改,換世代才會換習慣,需時,不過世代易替的速度的確越來越快。有時,不是哪一個媒體優勝,是哪一個媒體更配合當時的生活模式,加上媒體經營者找不找得出應變進化法。
廣告費不偏愛任何媒體,很實際,有收視有收效的,就是得寵的媒體玩家。現在互聯網的得寵,因為它幾年間進化了,很多。科技上軟硬件的配合,現在的頻寬遠勝從前,以前56k撥號上網嘥氣啦,整天塞車的所謂寬頻令人反眼嘔血,streaming網上動畫影像「鬆郁濛」又慢又得2吋x3吋的畫面時會有Youtube的成功嗎?而且寬頻滲透率在大城市極高,個人電腦的功能及對用家的友善程度大大提升,客觀條件大大成熟,internet才真正有能力和其他媒體爭天下,互聯網風雲第二波才正是時候上映。
媒體玩家、廣告創作都必需進化,「搬字過網」或者「搬video過網」的電子化才不會成功。
恐龍會絕種,曱甴永遠不死,厲害的企業應該是一隻恐龍size的曱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