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年我哋全家都唔使靠綜援啦!」10年前,小伙子一口氣摘下中、港、韓數學比賽獎項。回到家,他沒有吐氣揚眉,埋藏起喪父的傷痛,埋首苦讀。5年後,當他會考拿到10A,才能鼓起勇氣向外訴說自己來自綜援家庭。明年,綜援狀元李奇光將在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回歸十年,綜援開支暴增逾百億元,「綜援養懶人」罵聲四起。但即使努力如李奇光,也要苦等十數年才能擺脫跨代貧窮。 記者:雷子樂
公屋家裏的陳設10年如一日,不夠座椅,要用梳化充當餐桌椅。李奇光說,爸爸比他聰明,幼時在鄉下念書,「年年考第一」,但「屋企冇錢,佢讀到中三就要幫手耕田。」爸爸後來偷渡來港,只能從事五金工作,收入僅數千元,一家四口擠在牛頭角的小木屋。窮爸爸放工後替奇光和妹妹溫功課,教數學。12年前他患癌離世,一生也未能脫貧。
中五前未入過戲院
「如果冇綜援,我可能讀到中五就要搵工養家,一代又一代咁窮落去。」李奇光不用重複爸爸的路,但綜援也令他一家受盡屈辱。奇光媽媽說:「佢爹哋喺度嗰陣,屋企搵幾多錢都冇人睇小;佢一過身,屋企冇人賺錢,啲街坊唔同晒,買餸都唔同你一齊。」
97回歸,剛升中學的奇光呆望電視播放主權移交大典,腦海閃過一個念頭:「香港嘅經濟會唔會好落去呢?」從那天起,窮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難捱。99年政府削減綜援標準金額一至兩成,取消多項特別津貼、03年削減綜援金逾一成。每次驗眼換眼鏡,一家都為錢發愁。他家窮,窮得中五前從未走入過電影院看戲、沒上過茶樓、沒到過卡拉OK、沒錢買零食、儲足四年錢才有能力買電腦……。
逢月尾即食麵當飯
最難捱是會考前夕,他一家貧病交迫。每月數千元的綜援金盡花在醫藥費上,每到月尾就「冇錢買餸」,一家要吃雞蛋、即食麵做晚餐,約一千元的租金拖得就拖,時常用下個月的綜援金去「冚」上個月租。這一年,灰陰的生命終露出一線曙光。會考放榜,他拿着成績表,一口氣由課室狂奔五層樓梯到地下,向母親狂呼:「阿媽,我攞到10A啦」,接着到父親墳前分享這份喜悅。「呢一刻,係回歸以來最難忘!」
綜援戶由97年的16.6萬戶飆升至07年的29萬、開支由10年前的71億元暴增至今個財政年度的179億元。社會瀰漫着一片仇視綜援戶的氣氛,人人認為「綜援養懶人」。李奇光對此感無奈,有時也憤慨。「好似有對夫婦呃綜援去布吉玩,我自己睇到都好㷫啦!」
幸好,對弱勢社群,香港人還願送上點點關懷。李奇光說,當他的慘況被傳媒披露後,有名醫免費為奇光的媽媽診治骨痛的毛病,有好心人送上一張萬元支票,叫李媽媽帶兩兄妹出外旅行。奇光兩兄妹已先後升讀大學,社署也停止向他們發放綜援。現時一家只有媽媽每月領取千多元的綜援金。
待實習後供養母親
這幾年,政府成立扶貧委員會,高唱要解決跨代貧窮。他認為,香港的社會保障制度仍好,靠自己努力,可一步步脫貧。「但係會唔會有啲人有其他天份,未必係讀書,如果綜援制度唔包佢哋學其他嘢,最後會唔會浪費咗一個人才?」明年今日,奇光就會到公立醫院實習,每月賺取約一萬元。他期待着這天,馬上到社署取消母親的綜援金,「靠政府,多一個月我都唔想!」
回歸10年倒數5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