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積金<br>鋪路退休要趁早

強積金
鋪路退休要趁早

最近一項在港進行的調查發現,約500位被訪者中,只有小部份人表示已經制訂妥善的理財計劃;而近七成人更承認,強積金或公積金只能支持退休後不足四成的開支。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份香港人都低估了退休生活所需,而且對應付退休後的財務準備不足,有些人更在退休前數年才着手籌備,造成日後捉襟見肘的困局。究竟策劃退休大計,應何時開始?

最遲40歲前好籌備

答案?當然是越早越好!退休計劃其實是一個長線的財富累積策略。盡早實行退休計劃,投資者不但有更長時間累積財富,也因為在累積期內有穩定的收入,以及充裕的時間支持,退休儲備的投資,將因此能抵禦市況波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投資者最遲在40歲前,便應開始籌備退休計劃,爭取更長的財富累積期,確保資產得以穩定地增長。

【例子一】早開始抗跌空間大

越年輕開始累積財富,擁有抵禦風險的空間越大。舉個例子,一個40歲的人,在96年底投資港股,為自己退休鋪路,即使經歷97年金融風暴,及00至02年科網泡沫爆破,亦不至資產大縮水。據彭博資訊資料顯示,97年恒生指數一年下跌20%,00至02年更跌45%,但因投資者仍有收入支付日常開支,不必動用退休金,所以全部的退休儲備,便可以隨着03年初至06年底的港股升勢,同步增值。
假設96年底恒指位處13451點時,該名投資者斥資50萬元投資港股,即使隨後受到金融風暴及科網泡沫爆破衝擊,港股大幅貶值;但10年後,恒指於06年底已回升至19965點,他的投資仍能增長48%,達74.2萬元。

【例子二】遲開始冇時間翻身

由於退休後彌補損失的時間銳減,加上要從儲備中提取生活開支,投資者不可能像退休前,可承受短期波動的損失。
以另一名96年底退休的人士為例,若他將200萬元的退休金,於96年底全數投資港股,以獲得資金增長,隨着金融風暴及科網泡沫,加上從儲備中提取生活費(以每年10萬元為例),在雙重負擔下,即使06年恒指創出歷史新高,他的退休金仍要減值24%,至152萬元。

【例子三】唔開始實坐食山崩

假若不作任何投資,即使未計及通脹蠶食資金購買力,10年後,其退休儲備只剩下100萬元,令他不得不節衣縮食、降低原來的生活水平,以應付往後10年或更長的退休歲月。
上述例子足以證明,及早累積財富這簡單的策略,是大幅減低退休儲備投資風險,及維持本身生活水平的最佳方法。
宏利財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