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家除賺錢至上,不少亦具「改善世界」的使命感,尤以矽谷為甚,搞生化科技的固然希望其發明促進人類健康,資訊科技令訊息更易更快流通,亦有助監察政府。舉例來說:非洲國家蘇丹Darfur地區近年內亂不止,政府被指是種族清洗背後的支持者,並反對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進駐;在影星美亞花露(MiaFarrow)呼籲下,名導演史匹堡(StevenSpielberg)以2008北京奧運會顧問身份要求在非洲甚具影響力的中國政府向蘇丹當局施壓。不少論者指Google應記一功,皆因早前Google和美國納粹黨大屠殺紀念館合作,在GoogleEarth這個世界地圖軟件中標示Darfur內亂中被毀的村莊位置,及展示有關衞星圖片,令這個被大眾忽略的危機得到應有的關注。
揭露真相 免費宣傳
另一宗和戰爭有關的事件真相,亦因為Google旗下的YouTube而被世人廣泛認知:在YouTube.com輸入「friendlyfire」,搜尋到一個在駐伊拉克美軍戰機駕駛艙中拍攝的錄像,這和美軍錯誤開火導致一名英軍MattyHull陣亡有關。原來英方一直沒有向Hull的家人公開全部真相,指內容屬美方機密,該影片最終由英國《太陽報》洩露,並透過YouTube廣泛流傳,令英美軍方大為尷尬。
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YouTube扮演的角色亦不容忽視,候選人可以透過YouTube發表及宣傳自己的政綱,除了這些官方材料外,不少網民亦可上載一些為所支持的候選人創作的影片;相信不少讀者都知道蘋果電腦1984年推出第一代Mac有一個經典廣告,其意念來自名著「1984」,描寫84年獨裁國度人民失去自我,盲從統治者「大阿哥」,影射當時領導市場的IBM,並指蘋果電腦打破該局面。廣告被網友改頭換面,把大阿哥的聲音及畫面換上希拉莉(HilaryClinton),片尾打出希拉莉勁敵奧巴馬(BarackObama)的網址。該片一上YouTube即大受歡迎,希拉莉的支持者理所當然地「還擊」──推出一個奧巴馬版本的1984!有論者指YouTube式的政治宣傳是民主政治的一項進步:候選人宣傳自己毋須再大灑金錢買昂貴的電視廣告時段。不過要令影片廣泛流傳,倚靠花巧噱頭多於高明政見。
倒行逆施 阻礙民主
有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資訊科技界有時亦會倒行逆施,例如思科(Cisco)為中國政府提供技術阻止人民從互聯網接觸國外敏感資訊,雅虎向中國政府透露異見人士身份;又如Google的中國版網站及微軟博客服務自我審查。不過,筆者深信真相總不能被永遠隱藏。長遠來說,資訊科技必有助提高政府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