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備受投資者熱炒的A50中國基金(2823),近期出現股價較每股資產淨值大幅折讓情況,令投資者質疑莊家花旗是否刻意從中套戥圖利。不過,基金管理人巴克萊國際投資管理北亞董事何文略表示,花旗已盡做莊家的責任,至於由溢價變折讓,應與中外投資者價值判斷不同。
【本報訊】A50中國基金於04年11月18日開始在港交所(388)掛牌,絕大部份時間均較資產淨值有溢價(見圖),但今年1月中旬起溢價消失,4月27日更出現最大折讓16.64%。本報接獲投資者投訴,質疑價差過闊,有損害股東利益之嫌。
去年A股熱發行量增1.26倍
由於去年A股市場全球稱冠,具備曲線買賣A股概念的A50基金,發行量亦隨之大增1.26倍,於今年3月29日更達1.524億單位,當日每基金資產淨值為130.47元,收市價115.9元,較資產淨值折讓11.17%,但4月12日及13日贖回1300萬單位,目前發行單位為1.394億個。
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的市值與資產淨值,一般不會如封閉式基金般,存在大幅折讓或溢價,但由於A50是透過向花旗及巴克萊國際資本兩家有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額度的投資銀行,買賣中國A股連接產品,間接投資A股,這會同時受到QFII政策的影響。
稅款涉6372萬
何文略解釋,今年內地A股市場飆升,曾傳出內地正研究取消94年起的資本利得稅暫免徵收政策,並可能向持有QFII額度的投資者追收買賣A股溢利所得稅;雖然稅務總局3月2日曾表示會繼續暫免徵稅,但投資者仍不安。
他進一步稱,A50基金因在發售文件已列明,負責承擔出售A股可能須繳納的稅項,故曾就上述事宜諮詢過兩家會計師行,但得到不同答覆,最後未就此提撥準備,但已在06年年報內披露,由推出至今若要繳納資本利得稅,至去年底相關金額約6372萬元。
被問到花旗是否稱職?何文略說,該莊家對買賣價差已開得頗窄,而且今年購入了2億元單位,並不是「冇做嘢」,只是兩地市場的投資者對股票價值存在不同詮釋。他相信,大折讓情況只會是一種短期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