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耗33億 擴路面 防噪音<br>屯門公路廣布偵速儀

重建耗33億 擴路面 防噪音
屯門公路廣布偵速儀

【本報訊】本港第一條高速公路、近30年歷史的屯門公路,除了老化嚴重,還經常發生死亡意外,港府昨日宣布,明年施工重建及改善屯門公路荃灣至三聖墟段,耗資33億元,2012年底完工,屆時整段公路都會擴闊路面,當發生意外也可保持暢通,而且偵測超速儀器會布滿整條公路,加強阻嚇力,以減低意外及保障行車安全。
港府昨日在憲報刊登屯門公路重建及改善工程計劃,屯門公路第一期在1978年啓用,當年的設計標準已落伍,例如行車線只闊3.3米,沒有路肩,一旦發生交通意外,定必大塞車。屯門公路也曾經發生巴士被撞後飛墮橋底的嚴重意外;此外,原來屯門公路沒有消防系統設計,若汽車着火,連一滴水救火都沒有。

設智能交通監察

負責工程的路政署已制訂施工計劃,提高安全標準以及改善塞車問題。現時屯門公路主要是每邊三線行車,部份是四線,但每條線只闊3.3米,又沒有路肩。工程計劃將會開闢斜坡,擴闊行車線至3.65米,又會加建路肩,一旦發生交通意外,便可使用路肩作為臨時行車線。由於屯門公路有10條天橋,故工程同時需加闊天橋以增加行車線。
為增加日後行車安全和暢通,整段路都會布滿超速偵測儀器,令每段路面都在監察之下。整段公路還有智能交通監察儀器及可變訊息板,監察器接駁運輸署的監察中心,中心會根據送來的影像及資料計算屯門公路的行車時間,以及把附近公路,例如深西通道及后海灣幹線交通情況,傳回屯門公路的可變訊息板供駕駛人士參考。

石壆種花「扮靚」

屯門公路路面老化,導致目前每天都有維修工程,影響行車暢順。工程會重建整段公路路面,挖起路面及路基,全部用最新防滑、防噪音及耐用物料重鋪;路邊又加裝路政署最新設計的防撞欄,可抵受巴士的撞擊,不會撞毀及導致巴士飛出公路;公路又加裝消防喉。
屯門公路現時每天行車量逾10萬架次,已達飽和量的八成,為免施工期間影響交通流量,路政署規定承建商,由早上7時至晚上9時都不能封閉行車線,其餘時段則可短暫時間內封路運送材料或安放臨時交通標誌。路政署會在公路兩旁斜坡廣植樹木,又會在路中央的石壆安裝花槽種植花卉,為屯門公路「扮靚」,由內至外年輕化,希望令駕駛人士眼前一亮。

屯門公路工程

路段:荃灣至屯門三聖墟(全長15.45公里)

費用:33億元

施工期:明年至2012年底

特點:
.每條行車線由3.3米擴闊至3.65米
.加建3.65米路肩
.全段可測車輛超速
.有可變訊息板提供附近公路交通情況
.全段裝置最新設計防撞欄
.全段重鋪最新防滑防噪音路面

資料來源:路政署

近年屯門公路奪命車禍

02/2007
夫婦與3個月大兒子乘私家車至小欖段失事撞向石壆,3人死亡

07/2006
貨櫃車由屯門駛至荃灣段時,疑因天雨路滑翻落青山公路,39歲司機死亡

12/2004
邨巴駛至麗城花園對開時,撞向停在路肩的爆胎貨櫃車,2死29人傷

07/2003
九巴265M巴士駛至大欖隧道支路時,被切線的貨櫃車撞及,急墮數十米山坡,21人死20傷

12/2002
載有5人的客貨車駛至屯門閣附近時失控,狂撼路邊大樹,3死2重傷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整段屯門公路皆設可變訊息板,傳達附近路面交通消息。 資料圖片

為增加行車安全,整段路都布滿超速偵測儀器,令每段路面都在監察之下。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