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推介灣仔一家「金源小館」(在大王東街),有美味的榴槤慕絲和榴槤雪糕。
前也曾聽一些電影人提起。因為我不大吃榴槤,所以沒留意。
這天路過,我們便上這小館晚飯,之後一嚐甜品。果然是樸實也充實的原味,名不虛傳,一小盒售十元,除此還有木糖布甸也受歡迎。我覺得若果肉顆粒多摻一些,口感豐富點,色彩也因深淺悅目更吸引。如今一片黃,單調──不過連不愛榴槤的人也改觀,可見不簡單。
在台北華西街附近,也吃過一家「阿利」的炸榴槤,分原味、杏仁、芋絲三種。捆着芋絲炸得香濃,黃加紫,賣相不錯。不知這小吃攤檔還在嗎?(懷念台北各種小吃!)
經製作過程,上述甜品即使減輕了那陣貓屎臭味,仍不失此果之特色,一吃便知:「這就是榴槤。」泰國前有一位科學家經三十年研究,培育了無臭榴槤,還似香蕉味。若失去個性、本色、特質,就不是榴槤了。嗜者為什麼還愛?不如吃香蕉。不嗜者何須奮勇一嚐?不如吃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