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dotcom」走向大中華跨媒體平台;由分拆互聯網業務上市﹝即TOM在線(8282)﹞,再私有化,就連首席執行官也換了三任,走了這麼多步,分析員對TOM集團(2383)的評價仍是「業務不清晰」。現任首席執行官湯美娟也承認,「成功之處係dotcom形象深入民心,唔成功之處係其他媒體唔太突出」。從她個多小時的闡述,得出的圖像是──不併購、不出售、不私有化,在「去蕪存菁」的同時,也進入「固本培元」階段,冀成為一家「結實」的媒體公司。
甫自湯美娟接掌TOM集團,「去蕪存菁」的工序一直未有停頓,較為顯著是上月將體育業務的「靈魂」──中國網球公開賽(chinaopen)的經營權售予夥伴北青傳媒(1000),變相為其體育業務畫上句號。理由很簡單,chinaopen確具前途,惟以TOM一間中型公司而言,花龐大資源和時間去經營一項國際賽事,並不化算。
大刀闊斧修正業務
但這不代表體育推廣時代所吸納的廣告客戶會被浪費掉。湯美娟在去年就從4A找來頗具名氣的李豪立(RichardLee)負責整合營銷,將TOM的4大平台華娛電視、出版、互聯網及戶外媒體,以綜合包裝形式銷售予chinaopen的大小廣告贊助客戶;與此同時,李氏亦身負引入廣告客戶的重任,例如即將見到的,就有Remy和Pepsi。在整合營銷的策略下,TOM的幾個大平台才能達至「結實」的效果。
至於TOM餘下的4線業務,湯美娟亦採取大刀闊斧的手法盡快「修正」,例如一直是集團第二命脈的台灣出版業務,現時每年出書2000本,但在經過與城邦一班文化人合作夥伴溝通後,大家已在「不抹殺文化發展而有錢賺」的大前提下,取得共識,今年會減少出書30%,明年再減20%。
華娛電視方面,湯美娟謂,有見製作的內容頗為外國人受落,現擬製作一些專門售予IPTV的頻道,但華娛整體而言仍在起步階段,希望今年能做到有利可圖。
戶外媒體方面,湯美娟希望今年可以好轉,會密切注意2008北京奧運帶來的商機。現時她正計劃將旗下16間子公司整合為一,但她坦言,最難是互相定價和股份分配,希望這個「工程」可於明年完成。
手上項目難賣好價
整體而言,湯美娟指TOM現時「手上嘅嘢冇一件係mature(成熟)到可以賣到好價錢,亦唔會考慮去買嘢番嚟;我希望每條line都有一個growthengine(增長引擎),知道會成長到乜嘢程度,過兩三年之後再諗點樣重組」。確實如她所言,幾個平台的內容是存在的,但如何發揮到協同效應,相信還要讓她花上一點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