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那天晚上飯後一行幾人,沿肇嘉濱路徐家滙路散步回去,涼風浸浸舒服得飛飛,途經幽深路段滿植法國梧桐,葉色仍帶初春的綠。芬說,這是岳陽路……
忙這忙那幾天,每天都帶着照相機就想到岳陽路拍照留影。要離開前的白天,吃過旁邊小籠包生煎包各自一両,安步漫行,楓林路朝北沒走幾步遙望肇嘉濱路背後一大片梧桐影,岳陽路就在眼前,驚喜來自大都會中間充沛綠色,葉滿之後陽光之下林蔭片片叠叠,好看得心情舒爽。
當我們笑說上海沒有公園,靜悄悄,一片又一片不值得保留的舊區,換來不單止摩天大廈,更有設計水平絕對比香港高幾班的公園或綠化區;香港?一班坐在冷氣間指手畫腳庸官「創造」出來的石屎白鐵休閒區(離公園的稱號太遠),最宜新區居民晾萬國旗。
作為香港人,最難平的一口氣是我們精闢歲月掙下來的本錢與金錢,正在不斷為這個城市向下調整降格付出。人家不斷國際化,我們自我邊沿化、內地化,不久的將來,只會淪落不如內地化。上海肯定擁有十分優厚的底子本錢,然而自抗戰到解放再而文革,八十年代中,首次踏上這片神話的土地,那種殘破落後就算一名異鄉人也為她的凋零落淚。
九十年代中,上海已在移動,為明天革命,但從表面看與成熟仍有距離。今天,你說上海可成熟了?當然不,在極現代化的某些區域一旁不少板塊仍然猶似十多二十年前,但美好事物需要拼上一點舊一點新一點失意才能顯出它的得意。
岳陽路朝北,很短,到東平路即止,但林蔭兩旁有一系列中國生物學院、中國科學院、老幹部大學……還有周信芳故居,他的花園已改建成幾所餐廳,其中一座叫「穹六人間」(Shintori),總店在台北,分店除台北外,上海有三間,北京一間;摩登,HighTech,禪。是否有點作狀?但誰又介意滿布竹的小徑引你進入一片清涼境。
大街窗外幽竹伴着周家花園隔牆沙發上的我,一杯冰鎮MartiniRosso悠然寫意,幾乎有點後悔訂好票子今晚北京去。一個城市得分重點,滿植梧桐亦是窩心處;從來對平地城市不懷好感,亦因舊屋飄香與抬頭梧桐,淡入上海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