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發現有扇貝含高濃度麻痹性毒素後,食物環境衞生署昨日派員到各批發市場及街市抽取更多扇貝樣本進行化驗,初步估計有毒扇貝來自內地,經由流浮山批發。昨日扇貝生意大減八成,大部份海鮮檔已停售。業內批評食環署化驗需時10日速度太慢,未能即時阻截有毒扇貝流入市面。
被驗出扇貝含麻痹性毒素的荃灣楊屋道街市明記海鮮檔,昨日如常營業,但已沒有扇貝出售,負責人陳先生表示,有關扇貝在流浮山取貨,約入貨20斤,即日售清。他批評食環署化驗工作太慢,該署職員在本月17日買了一些扇貝化驗,但10日後才有結果,「如果啲扇貝有問題,一早都畀人食晒」。
生意大跌八成
香港仔海鮮業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表示,扇貝主要來自內地的大連及青島,相信在流浮山入口的也是來自大連,他批評食環署只驗出一隻扇貝有問題,就指扇貝有毒,是過於草率,令扇貝生意大跌八成,「根本冇人要貨」。
在流浮山海鮮批發市場昨日仍有個別海鮮檔出售扇貝,但沒有市民購買。批發商陳女士指,昨日即使有扇貝由內地入口,也乏人問津。她指扇貝分吊貝及元貝,大隻的叫元貝,若街市賣十元一打、較為細隻的叫吊貝。
在流浮山經營小食店的張女士不擔心中毒,昨日趁扇貝價平,手掌般大的大元貝只售數元一隻,較平日二、三十元廉宜而購入一箱,留作自用,「今朝炸咗幾隻食都無事」,她認為只要食肉不吃內臟應沒有問題。
食環署發言人表示,署方昨日到一些街市、香港仔及流浮山等地抽取扇貝樣本化驗,目前仍追查問題扇貝產地;至於被指化驗太慢,她指化驗麻痹性毒素需專門技術,並無快速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