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香港主權由英國歸還中國,世界矚目。英國人葛露蓮(CarolineCourtauld),七十年代尾跟隨在怡和洋行工作的丈夫定居香港;回歸前撰寫《香港故事》(TheHongKongStory),訪問過不少富豪與平民;92年至97年她協助英國廣播公司(BBC)資深記者丁布比(JonathanDimbleby)監製《末代港督》(ThelastGovernor)紀錄片,在過渡期香港的最心臟地帶跟最核心的人物交往。
1997年6月30日下午,葛露蓮在CNN香港直播室為彭定康告別港督府經典一幕現場旁述。看着歷史關頭裏的歷史人物傷感難過,作為彭定康的好朋友,葛露蓮回歸十年後仍有這樣的解讀:「他是真傷感,這樣的人物在這樣的關頭,誰會不傷感?你去問問黎智英,他當天也很激動。」記者:冼麗婷
英國管治終結、香港回歸中國,九七年主權移交是場世界大型歷史劇,不同人有不同理解與詮譯。因為擔當《末代港督》副監製而與彭定康深交的葛露蓮,今年62歲,半生居港,對香港感情深厚。回歸十周年在即,香港上月初被世界第二大郵輪瑪麗皇后二號(QueenMary2)那位沒有做足功課的歷史考古學者JohnReich狂踩,太平山、香港藝術館被說成不值一看,居港近30年的葛露蓮立刻寫信到英文報章撐港還擊。
「這是歷史與國籍無關」
葛露蓮對香港的感情並非一時一刻,她接受本報訪問時談到92年開始協助JonathanDimbleby製作《末代港督》,「我以香港為基地,他不時從倫敦飛來香港。」說到世紀末最後一位港督在香港的最後一天,歷史高潮彷彿仍未退卻。
97年6月30日下午4時30分,葛露蓮為CNN現場旁述彭定康告別港督府的儀式。看着認識五年的朋友快要離開港督府,百感交集。臨別依依,彭定康與妻子林穎彤、長女潔思(Kate)、次女麗思(Laura)及幼女雅思(Alice);所有港督府職員、英兵、啹喀兵及警員都顯得極度難過。「倒轉過來,若果是中國把香港交給英國,你一樣會激動。這是歷史,與國籍無關。」
葛露蓮年輕時在倫敦學習攝影,為劇院女主角拍攝劇照。相片充滿政治語言,傳媒把玩政治人物、政治人物也玩弄傳媒,誰高誰低,要靠戰略。現在行政長官曾蔭權巡區也會被說為「做騷」,曾蔭權前上司彭定康面對傳媒的鏡頭智慧有多深,葛露蓮不肯評論,「但我相信有些人的表現是真誠的。」
比起英國撤出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前殖民地,英國國旗最後一次在港督府降下,彭定康被拍下低頭抿嘴、眉頭深鎖、強忍眼淚,捧着國旗的一幀歷史照片,應該是英國上世紀撤出最後一個殖民地留下最富戲劇性的句號。
是英國人也是香港人
在國際傳媒鏡頭下,彭定康候離開港督府的那張愁容,注定謀殺菲林,注定永留歷史顯眼地方。既是好友也是專業攝影師,葛露蓮這樣看當刻的彭定康:「我可以告訴你,他心裏的確難過,他怎可能不難過,誰會不難過卻又扮出這樣的表情?若果是你親手把香港交還,你傷心也不會是演戲吧?」
英方在添馬艦的告別儀式,滂沱大雨,人人淋得一身濕透,女監製還要出席會展的四千人晚宴,「然後是主權交接儀式,英國國旗降下,中國國旗升上,是傷感時刻,也是興奮時刻;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也是一個時代的開始。」歷史交錯,她是英國人還是香港人?一時也身份難辨,「我想兩樣都是吧!」舉世期待的最後一夜,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號(Britannia)由英國軍艦護航駛出香港海面,「眾多小船伴在一旁不停響號……」。
回歸10年倒數6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