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期時做反對派的左派政團,回歸後沒有搖身一變成為當家作主的權力骨幹,反而在八年董治時代下慘烈「陪葬」,左派銜頭令他們抬不起頭。萬料不到殖民地遺將曾蔭權兩年前強勢登場,卻為與政府綑在一起的左派帶來生機;保皇不再成為負資產,「𠵱家我哋話支持政府,把聲都大啲。」本地最大愛國愛港政團、民建聯主席馬力這一句心底話,究竟道盡了多少左派中人回歸10年的辛酸? 記者:許偉賢
曾經,在過渡期內任《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秘書長的馬力以為,回歸後左派的角色更加吃重,事實卻不然。「回歸前,我哋同前港督彭定康一起成長,佢嚟到專搞政治,我哋就明顯反對派;回歸後梗係覺得,係自己政府喇,要支持喇,點知啲(前)港英官員,仍然接受唔落(左派)。」
初期不獲高官信任
結果是回歸三、五年後,政府高官對他們始終不存好感。「當時有啲官員淨係同反對派打交道,你啲親中左派,梗係叫阿董搞掂你,阿董搞唔掂咪中央搞掂你囉,佢哋根本唔care(關心)你哋點諗,對我哋真係唔太畀面。」
為回歸出心出力的左派,難免感到不是味兒,但忍辱負重始終是左派強項;政府當你冇到,仍可以咬着牙關捱過去,只是前任特首董建華弱勢管治下的日子,實在一天比一天難捱,因為「政府當時要我哋支持得嘅,梗係啲難啃嘅,總之就係好嘢就唔益你,大鑊嘢搵你落叠、搵你陪葬。」
《基本法》第23條立法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時政府處理不當,左派萬箭穿心,支持立法的民建聯首當其衝,成為群眾攻擊對象。「我哋當時同佢一齊綑綁一齊撐住上,結果係點?就係賠上咗我哋嘅政治本錢,真係好傷。連曾鈺成咁支持政府嘅人都會話有辱無榮,好明顯係好感慨,畀我我都講唔出。」
董建華的有心無力,換來曾蔭權發夢也想不到的特首寶座,竟然也為左派政團帶來重生機會。絕非根正苗紅的曾蔭權,思想感情上與左派有一定距離,「開頭大家磨合係要好小心,咩都要三口六面講清楚,大家互信程度始終唔大,大家對大家都有猜疑。」
馬力承認,一直至05年政改一役,曾蔭權始發覺民建聯原來最切實可信,雙方關係漸見好轉。
更重要的是,曾蔭權領導下的政府既強勢又得民心;左派就算再與政府拍住上,也不會成為票房毒藥。「保皇,以前係抬唔起頭,係好負面嘅,因為個政府根本做得唔好。但係𠵱家唔同,你睇𠵱家啲官員,聲都大啲,條腰都直啲,政府處於強勢,我哋支持政府,聲都大啲啦。如果個政府做得比較似樣,保皇就唔會再成為負資產。」
「土共不外如是啫」
強勢還強勢,曾蔭權始終要跟着時代走,與政黨甚至民眾展開平起平坐式交往。馬力不忘勸勉一句:「放下身段係好嘅開始,大家平等對話,係現代政治嘅趨勢。如果你(煲呔)覺得自己仲係高高在上嘅話,我可以話你聽:呢個時代已經過咗。」
左派這個標籤,回歸初期就像洪水猛獸,市民聽到都嗤之以鼻,以為受盡中央眷顧的左派,回歸後肯定盡享榮華富貴,支配特區發展,馬力也受了不少氣,「嗰啲人郁吓就土共土共咁叫你。」10年時間卻驗證,「土共原來都不外如是啫,佢哋無權無勢又無錢,普通香港人嚟咋喎,有乜好驚?」
民建聯最痛的兩件事
問到民建聯十年最痛,馬力想了一想便說:「應該係程介南事件同區議會慘敗。」態度輕描淡寫。2000年立法會選舉前夕,程介南被揭發涉嫌以權謀私。此事馬力形容為「諗唔到咁杰」,「事發後內部調查跌成十幾個百分點,真係嚇都嚇餐死。」
三年後,因為挺23條立法導致區議會選舉失利,馬力最心痛當時市民覺得保皇黨不負責任,「一聲吹雞就乜價值觀都擺埋一邊。」7.1遊行一句「踢走保皇黨」口號傷盡不少黨員心,最終要他「無端端」代替曾鈺成走馬上任做主席,更是萬料不及的「意外」。
只是,兩件「大鑊」事件發生後,民建聯依然屹立不倒,更成為本港第一大黨。
回歸10年倒數6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