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熱戲<br>《明明》外炫內虛

非常熱戲
《明明》外炫內虛

《明明》吸引觀眾入場的元素,離不開周迅與吳彥祖的演出、黃耀明的音樂、看來很酷的海報及預告片。導演區雪兒是電影新丁,拍過許多王菲與黃耀明的MV。從MV導演轉型為電影導演,在荷李活有不少成功例子,像《七宗罪》(Se7en)的大衞芬查(DavidFincher)、《重案夢幻組》(BadBoys)的米高比爾(MichaelBay)。有成功例子,也有差強人意的,像《客似死神來》(TheHitcher)的廸夫美亞斯(DaveMeyers)。
拍攝MV與電影畢竟不一樣,片長6分鐘可以交由感覺和影像主導,片長111分鐘,最起碼要有個完備的故事。史上最成功的MV電影,是1982年由阿倫柏加(AlanParker)執導的《迷牆》(PinkFloydTheWall)。《明明》並非MV電影,片中幾乎沒有歌,然而拍攝手法與MV相差無幾。這個不成問題,以MV貫穿的《迷牆》是電影經典,《明明》的毛病在於內虛:故事沒頭沒腦,人物刻劃浮面。
故事講述明明(周迅飾)為了阿D(吳彥祖飾),從貓哥(張信哲飾)身上劫走五百萬元,也順手取走了一個盒子。有了這筆錢,阿D答應跟明明遠走高飛,但他卻失蹤了。在尋找阿D的過程中,錢落在娜娜(周迅飾)手上,娜娜同樣認識阿D,也聽過阿D開出的條件。兜兜轉轉,原來盒子才是阿D想要的,藏在盒子裏的一封信,關乎到他的身世,也透露了貓哥的秘密。雌雄莫辨,結局的確出人意表,然而只有「驚」,沒有「喜」。敍事乏力的區雪兒仗恃一個自鳴得意的構思,以為只要給觀眾一個終極震撼,前面沒頭沒腦的劇情便可以一筆勾銷?如果她真的這樣想,也未免太過一廂情願。震撼的電影結局需要講求鋪排,突然切入一個荒誕意念,無法化腐朽為神奇。片末寫上「獻給天下母親」,更是教人抹一把汗。
說到影音,《明明》運用了大量跳躍剪接、全境與特寫切換、變速鏡、畫外音及色彩混搭。然而大玩影音技巧,不等於就能打造出耀目的風格。黃耀明、李端嫻的音樂和音效其實做得頗具特色,但要跟剪輯得零零落落的影像配置,難度太高。「愛情片」+「武俠片」+「可塑性甚高的周迅」本可構成一部可觀的中國cult片,可惜出來的效果無法跟《疾走羅拉》(Lolarennt)相比。九年前周迅在《蘇州河》中也演過兩個形象,今天的她變得愈來愈酷,這是《明明》最值得欣賞的地方,其次是張信哲的勇氣。
撰文:阿童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