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性 - 邁克

遊戲性 - 邁克

《笑談大先生》替魯迅看過相後,陳丹青接着談他的「好玩」,這也真令人眉開眼笑。雖然極贊成「長期以來,我們不是總在猜測魯迅先生要是活在今天會怎麼樣?阿彌陀佛,還是將魯迅放回他詛咒的時代吧」,我想單因為可以讀到這一個章回,他應該不介意在今天陪我們一同呼吸污染的空氣。
我不是魯迅的忠實讀者,除了《阿Q正傳》幾篇唸中學時被逼閱讀的短篇小說,只拉拉雜雜看過為數有限的雜文,所以最多算約莫領教過他筆鋒的犀利,沒有能夠深切體會他的好玩。陳丹青對魯迅公不公允,當然不在我理解範圍之內,但他引申的說話十分中聽:「五四眾人的批判文章總歸及不過魯迅,不在主張和道理,而在魯迅懂得寫作的愉悅,懂得詞語調度的快感,懂得文章的遊戲性,寫文章不見遊戲性,觀點便只是觀點,深不到哪裏去的。」這真是性情中人的見解,處處滲透一種享樂主義的頹廢,出自經歷過文革的知青,尤其教人嘆服。正統中國思想裏,文章從來都是嚴肅的經國大業,文化縱使斷層,封建渣滓繼續找到空間生存,幾曾有人膽敢公開歌頌遊戲。在那麼事事以意識形態先行的環境下成長,居然修成如此正果,確是異數──查健英說在內地「他的口誅筆伐受到各路媒體的熱烈歡迎」,但願是真的,那表示毫無廉恥鋪天蓋地消費化的社會,還有一點找到良心的希望。
「好玩的人懂得自嘲,懂得進退,他總是放鬆的,遊戲的,豁達的,『好玩』,是人格乃至命運的龐大的餘地、豐富的側面、寬厚的背景。」陳丹青寫的不單是魯迅吧?在為古人畫肖像的同時,不會沒有言志的意思。